菜重芥,果珍李。悟生死之苦,懒穷文理。薄滋味、远除色声,更倦看周礼。
聚三光,放三里。认三髻,谈论清净表里。气精神、三宝丹成,管三清赐醴。
【注释】
菜:芥菜。李:李子。悟生死之苦,懒穷文理:认识到生死的苦痛,对世俗的学问、道理已无心去追求。薄滋味:少吃一点美味。远除色声:远离尘世的繁华与喧嚣。更倦看周礼:更不愿去看《周礼》。三里:指道家讲的“三元”。认三髻(jī):指道士头上戴的三个发髻。清净表里:指道教徒修炼时所说的心和外界景物的合一。气精神:指道家讲的一种精神状态。三宝丹:指道家炼制的三宝丹药。管:听任。三清赐醴(lǐ):道教谓天上的三位神仙赐给人间甘露,这里指道教的斋戒仪式。
【赏析】
《清心镜》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一位道士在清静之地修炼,不为俗事所扰,潜心修道,不慕名利,不拘世俗,超然物外,以达“三宝丹成,管三清赐醴”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逍遥于世外的人生态度。
第一句点明主题,即这位诗人是一位修道的道士,其生活状态是清静的。第二句表明他厌恶世俗的生活和学问,认为它们都是虚幻的,不值得去追求。第三句进一步表明他的这种生活态度,他厌倦红尘世界的繁华和喧嚣,也不愿意去看那些繁琐的礼节。第四句说明他对“三界”(天、人、地狱界)的认识,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达到了“三界无苦”的时候,才能进入“三界”之中。第五句表明他对“三界”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心与外界景物相合时,才能进入“三界”。第六句则是对前面五句的总结,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达到了“三界”的境界时,才能真正地达到道家的修炼目的。最后一句是对这首诗的结语,它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逍遥于世外的人生态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