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儒生,俗姓李。悟无为清净,自然玄理。应玉皇、仙举争魁,腾孔鲤问礼。
听予言,归故里。再住环墙,殷勤修里。碧桃熟、自有琼浆,傲申生饮醴。
【注释】
- 清心镜:比喻心境清明如明镜,不染尘世的纷忧。
- 儒生:古代指读书人,此处指一个俗姓李的读书人。
- 悟无为清净:领悟“无为而治”的道理和追求自然清静的境界。
- 应玉皇、仙举争魁:应承了玉皇大帝的邀请,参加了神仙们的竞赛。
- 腾孔鲤问礼:孔子(孔鲤)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的问题。
- 环墙:环绕着的墙壁,这里代指家乡。
- 碧桃熟:碧桃花开得正好。
- 琼浆:美酒。
- 傲申生饮醴:像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申生一样,被灌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诗中通过描绘儒生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清心镜”,以“清心镜”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领悟到了“无为而治”的道理,追求一种自然清静的境界。
颔联“悟无为清净,自然玄理”进一步阐释了这一道理。他认为,只有悟道,才能达到“自然玄理”的境界,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
诗歌转向现实生活。诗人在听到“清心镜”后,决心回归故里,过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他在故乡筑起了一道环墙,用心修葺,希望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故乡的生活状态。他欣赏着家乡的美景,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同时,他也不忘关心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象征性的描述。诗人将自己比作春秋时期的太子申生,被灌醉而死。他虽然受到了世俗世界的诱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追寻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儒生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其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视以及文人对于仕途的无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