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名场上没萦牵。人我丛中绝焰烟。举意游山山岭上,兴心乐水水云边。
往来飘逸孤如鹤,去住安闲静似蝉。据此逍遥能有几,从教人道活神仙。

【注释】

  1. 十报恩:即《十愿》。
  2. 萦牵:牵挂。
  3. 人我:指名利。
  4. 举意:提笔之意。
  5. 兴心:兴致之意。
  6. 往来飘逸:形容生活闲适,无拘无束。
  7. 去住安闲:形容生活安定舒适。
  8. 此:此身。
  9. 逍遥:自由自在。
  10. 几:多少。
    【赏析】
    《十报恩述怀》,又称《十愿》,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内容如下:
    余既与众异其趣,又欲以文传于世而名后世。故作诗一篇以志之。
    利名场上没萦牵。人我丛中绝焰烟。
    举意游山山岭上,兴心乐水水云边。
    往来飘逸孤如鹤,去住安闲静似蝉。
    据此逍遥能有几,从教人道活神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作者在首句“利名场上没萦牵”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对于名利的追求并不放在心上。这里的“利名场上”可以理解为功名利禄的社会场所,而“没萦牵”则表示对于这些名利毫不在意,不被其所困扰。
    “人我丛中绝焰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薄态度。这里用“人我丛中”来形容名利纷扰的世界,而“绝焰烟”则形象地描述了在这样的世界中,作者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在第三句“举意游山山岭上,兴心乐水水云边”中,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这里的“举意游山”和“兴心乐水”分别描述了作者对于山水风光的欣赏和热爱,而“山岭上”和“水云边”则具体描绘了这些景色的位置。这种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名利之外的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往来飘逸孤如鹤,去住安闲静似蝉”则是对作者生活状态的描绘。这里的“往来飘逸”和“去住安闲”分别形容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孤如鹤”和“静似蝉”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静谧和超然。
    在尾句“据此逍遥能有几,从教人道活神仙”中,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这里的“据此逍遥”表示基于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能够享受到的自由和快乐,而“能有几”则表达了这种幸福时光的短暂和宝贵。而最后的“从教人道活神仙”则是一种自嘲式的调侃,表达了虽然作者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但仍然被世俗所误解和评价为像神仙一样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这种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义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