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真真实,须假良工造。十二时中下火烧。自有三光照。
大肚物能容,圆正通明道。清净法身牢护持,不敢破坏了。

黄鹤洞中仙·咏瓦罐继重阳韵

瓦罐真真实,须假良工造。十二时中下火烧。自有三光照。

大肚物能容,圆正通明道。清净法身牢护持,不敢破坏了。

【注释】

  1. 瓦罐:一种用陶瓷制成的容器,常用于储存食物或作为烹饪工具。
  2. 良工: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3. 十二时: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即子、卯、午、酉、戌五个时段。
  4. 火烧:这里指的是瓦罐在高温下被烧制成型的过程。
  5. 三光:佛教术语,指的是佛性(光明)、智慧(光明)和慈悲(光明)。
  6. 大肚物:比喻包容万象的事物或容器。
  7. 圆正通明道:形容事物圆满、正直且光明磊落的道路。
  8. 法身:佛教术语,指的是佛陀的本相,也被称为法身佛。
  9. 清净:纯洁无瑕的状态,这里指的是保持内心的清净。
  10. 破坏:指破坏、毁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瓦罐的制作过程和特征,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和价值的理解。首句“瓦罐真真实”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瓦罐的真实性。接着,诗人以“须假良工造”为铺垫,说明了制作瓦罐需要精湛的工艺。然后,诗人详细描述了瓦罐在高温下被烧制成型的过程,以及瓦罐的特点,如“十二时中下火烧”,“自有三光照”,这些细节描绘使得画面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大肚物能容,圆正通明道”和“清净法身牢护持,不敢破坏了”则是对前文的升华。诗人用“大肚”来形容瓦罐能够包容万象,体现了瓦罐的广泛用途和实用性;同时,“圆正通明道”则赞美了瓦罐的形态美观、结构合理,象征着正直和光明的品德。而“清净法身牢护持”则暗示了瓦罐具有洁净无瑕的特性,如同佛教中的法身佛一样崇高、庄严。最后一句“不敢破坏了”则表达了诗人对瓦罐的珍视和保护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瓦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品质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