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山之公署,旧有三老堂。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而稍庳,今以之馆宾者也。予到半年,葺而新之。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曰:“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始予得之,亲友失色,吊而不贺。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藉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

门山县吏隐堂记
王若虚文言文创作解析

  1. 公署背景与历史
  • 三老堂位置及建筑特点
  • 三老堂原功能及现状变化
  • 公署修缮与新意表达
  1. “三老”概念与图志探寻
  • 三老堂命名与历史渊源
  • 求图志无果与访父老过程
  • 对“三老”概念解读与理解
  1. 吏隐理念阐释与转变
  • 吏与隐定义及其差异
  • 官员职责与隐逸情怀对比
  • 从官到隐心态转变
  1. 官吏身份与生活状态
  • 官吏日常职责与压力
  • 隐逸心态背后原因探讨
  • 官吏隐逸生活真实写照
  1. 名堂意义与文化价值
  • 吏隐堂命名及其象征意义
  • 名堂所蕴含文化内涵分析
  • 吏隐堂在文化传承中地位
  1. 社会现象与官场风气
  • 吏隐观念与官场现实对照
  • 贪腐现象与吏隐堂主题呼应
  • 吏隐堂对官场风气影响探讨
  1. 结尾处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
  • 对吏隐堂命名感悟
  • 对社会现象深刻反思
  • 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
  1. 结语:吏隐堂与王若虚思想
  • 总结吏隐堂创作意图
  • 王若虚思想对后世启示
  • 吏隐堂在文学艺术中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