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
门山县县令的官邸叫“吏隐堂”。我听说江西筠州,因为百姓没有纷争诉讼,任命一个负责处理民众事务的官员为刺使,这个官员就被称为“守道院”。如果郡守的居处能够以“道院”命名,那么我这个县令的官邸用“隐”字来命名,有什么不可以呢?
注释:
吾闻:我听说。
江西筠州:指江西宁都县。
嚚讼:指争斗不休的诉讼案件。
任:任命,委任。
号为:被称作。
守道院:掌管教化和礼法的官吏。
夫:发语词。
其谁:还有谁能,即“还有谁呢”。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小诗,记述了作者对门山县吏隐堂的观感。首句开门见山,说:“我听说江西宁都县,因为百姓没有纷争诉讼,任命一个负责处理民众事务的官员为刺使。”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内容,通过叙述江西宁都县的情况,引出后文对门山县吏隐堂的描述。
次句“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进一步阐述作者的观点。他认为郡守的官邸能够以“道院”命名,是因为他所在的郡守府中,有“守道院”。这里的“守道院”并不是指真正的宗教场所,而是比喻郡守在治理百姓、推行教化方面的责任和作用。这种看法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官场风气的深刻理解和批判。
第三句“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进一步展开论述。他认为自己的官邸虽然可以用“隐”字来命名,但这并不是不可以的。这里的“吾堂之榜”指的是门山县吏隐堂的门匾,上面的匾额写着“隐”字。他认为自己虽然担任了县令这个职务,但在为民服务、推行教化方面仍然可以保留一些“隐居”的心态和作风。这种看法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最后一句“其谁曰不可哉”,是全诗的结论部分。这里引用了孟子的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君子之道,不为正世。”意思是:不按照一定的规矩,就不能成为方形;不遵循君子的道德规范,就不能成为正直之人。作者认为既然郡守的官邸可以使用“道院”来命名,那么作为县令的自己,在为民服务、推行教化方面也完全可以保留一些“隐居”的心态和作风。这种观点既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