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桥平双燕语。
密密层阴围绣幕。
梅姿不受暑光侵,携玉斧。
迎仙女。
为问乘鸾何处所。
杯酒流行无尽处。
绕膝花花前后舞。
笙歌移□下蓬壶,天付与。
凌云侣。
京兆近来眉更妩。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曲,属“大石调”。
平双燕语:像燕子一样鸣叫。
密密层阴:密密层层的树阴。
围绣幕:像绣花的帷幕一样。
梅姿:梅花的姿态。受暑光侵:被阳光照射。
乘鸾:指仙鹤乘鸾飞去。
为问:何尝不是指“为问”,犹言何尝不知。
乘鸾何处所:乘着仙鹤到哪里去了?
杯酒流行无尽处:酒在杯中流个不停,形容酒宴热闹。
绕膝花花前后舞:像花一样绕着人的膝盖前后摆动。
笙歌移□下蓬壶:笙歌声声入耳,仿佛移到蓬莱山上,与仙人共度良宵。
天付与:上天赐予。
凌云侣:像神仙一样的伴侣。
京兆:古地名,这里泛指京城一带,指长安。眉更妩(wù):指女子眉毛更为妩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郊游的词。《宋史·乐志》,天宝遗制,《霓裳》九成,前八成多有谱,唯“杨柳枝”词阙无传者。本词或即《霓裳》之遗曲。
上片写春日郊外之游兴。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水曲桥平,双燕低语,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此时,密密层层的柳荫如锦绣般簇拥着花坛,把花朵围绕得严严实实,既挡阳光,又遮风雨。梅花虽不畏严寒,但毕竟耐不住烈日的炙烤,只得紧闭花瓣,不敢露脸。然而梅花仍以它那独特的姿态傲然屹立,亭亭玉立,迎风舒展。面对此景,作者不禁想起:“为问乘鸾何处所?”是啊!这美景如此迷人,我怎能不借酒消愁,尽情地享受呢?于是,他端起酒杯,畅饮美酒,直到酒力全无,才意犹未尽。接下来,词人笔锋一转,描绘了他与友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绕膝花花前后舞,笙歌移□下蓬壶。”他举杯邀月,饮酒吟诗,与朋友们一道欣赏这如画的美景,其乐融融。
下片写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天付与”,犹言上天赐予。这既是对自己能有此福气的夸赞,也是对朋友的羡慕之情。接着,词人笔锋陡转,将话题由自己转向朋友:“京兆近来眉更妩。”京兆是京城一带的总称,眉妩则形容女子眉毛更为妩媚。由此可见,词人对这位朋友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词意境优美、婉约动人,通过对春日郊游之美和与友人欢聚之乐的描写,充分展示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