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天下山,方山屹相对。
何时巨鳌趾,中断神斧快。
遂令齐与鲁,划若中作界。
阳坡青磝磝,阴崖白硙硙。
众峰如环城,盘盘一都会。
一径入灵岩,十里行竽籁。
飞泉何处来,石梁纳高派。
金碧閟精蓝,未到气先迈。
钟鱼集万指,陈迹向千载。
何人僧伽藜,入壁了无碍。
铁君岂知道,证此身不坏。
异类服猛逸,草木动光怪。
信知像教力,超越范围外。
年来笔墨废,政坐耳目隘。
不行万里脚,恐负三生债。
济南山水窟,岩寺风烟最。
乞我一把茅,飞身入图画。

【注释】

灵岩寺:泰山的灵岩寺。

方山屹相对:泰山与方山相对峙,屹立不倒。

巨鳌趾、神斧快:传说中大龟的脚和斧头快如闪电。

齐与鲁:指春秋时的齐国(今山东)和鲁国(今山东曲阜附近)。

阳坡青磝磝,阴崖白硙硙:山上的斜坡是青色的,山下的崖壁是白色的。

众峰如环城:群山像环绕的城墙一样排列着。

一径入灵岩,十里行竽籁:有一条路通向灵岩寺,十里路可以听到竽瑟音乐的声音。

石梁纳高派:石桥横跨高涧。

金碧閟精蓝:《华严经》中的《金光明经》,藏于灵岩寺内。

未到气先迈:还没到寺庙,气势就已凌人。

钟鱼集万指:钟声能吸引万指的佛光。

陈迹向千载:千年前留下的遗迹。

何人僧伽藜,入壁了无碍:谁能进入灵岩寺的墙壁而没有阻碍。

铁君岂知道:铁木真是不知道的。

异类服猛逸:不同种类的动物都服顺于猛兽。

草木动光怪:草木因受惊而变色。

信知像教力:深信佛教的力量。

超越范围外:不受任何限制。

年来笔墨废,政坐耳目隘:近年来,我的笔头已经闲置了,只是因为眼界太窄。

不行万里脚,恐负三生债:不能走遍万里路,恐怕辜负了前世的缘分。

济南山水窟,岩寺风烟最:在济南,山水风景最美;在灵岩寺,风物景色最为壮观。

乞我一把茅,飞身入图画:请给我一根茅草,让我飞身跳入画中。

【赏析】

这是一首游灵岩寺的诗。灵岩寺,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郊,为五岳之首泰山下唯一寺院,建于晋武帝时。历代帝王多在此举行封禅仪式,因此成为名胜古刹。作者在这首诗里,对灵岩寺作了热情洋溢的描绘。

首联“灵岩寺”,点出游览之地。“天下山”,意谓泰山巍峨雄奇,冠绝天下;“方山屹相对”,写泰山与东岳衡山并峙,耸立天地之间。二句总揽全诗。

颔联“巨鳌趾,断神斧”。传说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曾用神斧劈开大山,让洪水滔滔流进大海,以使河川归海。这把斧子就是后来被人们尊为“神斧”的大禹治水工具。这里用神话传说来描写灵岩寺的险峻。

颈联“遂令齐与鲁,划若中作界”。意思是说,因为灵岩寺地处齐鲁大地的中心地带,所以它就成了齐鲁两省的分界线。

过承启上,由“巨鳌趾”引出“神斧快”,由“断神斧”引出“齐与鲁”,“遂令齐与鲁”,又引出“中作界”,再由“中作界”引出“灵岩寺”。“齐与鲁”在这里指的是今天的山东省境内,“中作界”指的是中间的位置,也就是现在的济南市。

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由于灵岩寺坐落在齐鲁大地的中心位置,所以它就成了齐鲁两省的分界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岩寺在地理位置上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又写了一些关于灵岩寺的景物,如阳坡的青石板路,阴崖上的白色岩石等等,都是十分美丽的。这些景物都衬托出了灵岩寺的雄伟壮丽。

尾联“一径入灵岩,十里行竽籁”。意思是说,有一条小路通向灵岩寺,一路上可以听到悠扬的琴瑟之声。这里的“竽籁”是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有一条小路通向灵岩寺,一路上可以听到悠扬的琴瑟之声。这里的“竽籁”是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最后两句“飞泉何处来,石梁纳高派。”意思是说,飞泉是从哪里来的呢?石桥横跨高涧。这里的“飞泉”是指泉水流动的情景。

这一联的意思是说,飞泉是从哪里来的呢?石桥横跨高涧。这里的“飞泉”是指泉水流动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人文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