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畏朝寒,常恨为物役。
爬搔未云已,简书催我出。
尔来先朝参,晨起喜见日。
王事有期程,安能待子息。
披衣向东方,聊复效龟吸。
渐渐支体柔,谷谷真气入。
少焉肝肠暖,阳和通百脉。
吾年六秩馀,前路那可必。
未来不吾预,已逝安容息。
及此未病闲,聊冀一溉益。
【注释】
①东坡:苏轼的字。谪居:被贬。三适:指《赤壁赋》中的“适相异而复相异”之“适”。②老人畏朝寒:老年人怕早晨的寒冷。③爬搔未云已:意思是说,还没等到天黑,太阳就下山了。④简书催我出:简书,公文。⑤尔来:自从。先朝参:指到朝廷去上奏。⑥晨起喜见日:早晨起来喜欢看到太阳。⑦王事:帝王的事。期程:期限。⑧支体:身体。⑨谷谷:象声词,形容呼吸的声音。⑩阳和:温暖和煦的阳光。通百脉:使全身气血流通。①及此未病闲: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病。聊冀:姑且希望能有。溉益:灌溉润泽,这里指治疗。
【赏析】
这是一首拟作苏轼的七言诗,表达了作者在老年中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
首联“老人畏朝寒,常恨为物役”,写老人害怕早寒,常常抱怨自己被事物驱使。诗人以“老人”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颔联“爬搔未云已,简书催我出”,写老人早起准备外出时,发现太阳已经下山了。这里的“爬搔”形象地描绘了老人早起的动作,而“简书”则暗示了老人需要处理公务,不得不早早地出门。
颈联“尔来先朝参,晨起喜见日”,写自从上次被朝廷召见以来,每当早晨起床都非常高兴,因为可以见到太阳。这里的“尔来”指的是上次被朝廷召见之后,而“晨起喜见日”则表达了老人对于政事的重视和期待。
尾联“渐渐支体柔,谷谷真气入”和“少焉肝肠暖,阳和通百脉”,写老人在慢慢地活动后,感到身体逐渐变得柔软,呼吸也变得顺畅,体内的气血也开始流通。这里的“渐渐”和“少焉”分别表示时间的变化和感受的变化,突出了老人身体的改善和心情的愉悦。
最后两句“吾年六秩馀,前路那可必;未来不吾预,已逝安容息。”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六十多个春秋,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确定能否走到尽头;而现在的时光已经过去,不能停留也不能挽留。这里的“前路那可必”、“已逝安容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拟作苏轼的七言诗的形式,表达了老人在老年中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以及对生命的无常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