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
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
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
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
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
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
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
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
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
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裯。
【注释】:
- 京师:京城,这里指汴京。
- 斗粟:一斗米。
- 掉臂:摇头。
- 日粜(tiào):每天卖掉。
- 黑瑿(fù):一种宝石,即紫石。
- 地炕(kàng):室内火炕。
- 玲珑:精巧细致。
- 长舒两脚睡:伸着两条腿睡觉。
- 邹(zōu):同“周”。周身。
- 榾(chān)柮(hú):用香草制成的一种取暖器。
- 浑家:妻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谪居生活艰辛的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京师苦寒岁”描绘了作者谪居京城时的艰苦环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次句:“桂玉不易求”则表现了在寒冷的京城中寻找珍贵物品的困难,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句:“斗粟换束薪”则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和辛酸,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一斗米的报酬,却换来了一束柴火,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第四句:“掉臂不肯酬”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和抗议,他用坚决的态度表示了自己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待遇。
第五句:“日粜五升米”则描绘了作者每天劳作的场景,他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卖掉一部分粮食,这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农民生存状况的残酷。
第六句:“未有旦夕忧”则是对前一句的转折,表示尽管生活艰辛,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忧虑和绝望。
第七句:“近山富黑瑿”则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美好景色的赞美,他欣赏着山间的美丽景色,感叹大自然的魅力无穷。
第八句:“百金不难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渴望能够像那些富有的人一样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九、十句:“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分别描绘了室内火炕的精细构造和燃烧的火光在黑暗中显得明亮,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十一、十二句:“长舒两脚睡”和“暖律初回邹”分别描绘了作者在家中舒适地躺在床上休息和感受温暖阳光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第十三、十四句:“门前三尺雪”描绘了作者家门口的积雪场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鼻息方齁齁”则描绘了作者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舒适的睡眠的情景。
第十七、十八句:“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则是对农人的同情和理解,他们辛勤劳作却只能过着艰难的生活,这引发了作者对农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第二十四、二十句:“浑家身上衣”和“炙背晓未休”,则是对妻子勤劳付出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妻子不仅在家中照顾孩子,还要在外面劳作,为家庭付出了很多辛苦,这让作者深感愧疚和感动。
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句:“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裯。”则是对朋友的鼓励和希望,希望他们能够给予自己帮助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