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
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
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
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
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
夜阑秉明烛,相对恍如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 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
- “夜发”表示时间是夜晚,”枣社驿”是地名,驿站的名字。
- “褰帷”是指拉开窗帘的意思,这里用来描述诗人在晚上出发的情景。
- “见明月”指诗人看到了明亮的月亮。
- 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
- “月照”和”风吹”描述了月光和风力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 “断崖冰”和”阴磴雪”分别描绘了山崖上的冰和石阶上的雪。
-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
- 这里描述了山峦的连绵和陡峭,以及道路盘旋曲折的状况。
- 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
- 描述了两座山崖之间有一条深深的峡谷,道路只能容纳车轮的痕迹。
-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
- “缒车”是指将车辆从高处放下来,”轣辘声”是指车轮滚动的声音。
- 这里表达了诗人下到山谷中时的惊险和不安。
- 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
- “坡陀”是指斜坡,”雉堞”是指古代城墙上用于防御的矮墙。
- 描述了从陡坡到平地的转变,以及看到城墙的喜悦。
-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
- 虽然被城市所隔,但仍然能够听到远处的钟鼓声,这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与环境的矛盾。
- 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
- 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感激和安慰,用美酒来解除旅途的疲劳。
- 夜阑秉明烛,相对恍如失。
- 在夜晚结束时,点燃了明亮的蜡烛,诗人感到恍惚,好像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
译文:
在夜幕中,我离开了枣社驿,拉开窗帘就看到了皎洁的明月。月光照亮了断崖上的冰凌,寒风拂动着阴面的石阶上的白雪。山峦重叠、险峻,每一步都要绕着弯走。两边的山崖夹着一条深深的谷涧,道路只是勉强能容得下车轮的痕迹。我从高高的悬崖下到了深渊,车轮滚动的声音一直持续。斜坡通向平坦之地,稍感欣慰的是终于看到了城墙。隔着城池听到了远方的钟鼓声,星星点点仿佛历历在目。感谢老朋友对我长途跋涉的辛苦照顾,美酒让我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夜色已深,我点起了明亮的蜡烛,彼此对视之间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风景和心情的变化。诗人巧妙地利用景物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情感的波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