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
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
一抔土未干,衮服易袆衣。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
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
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
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
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
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
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
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

【注释】

晓日 :早晨的阳光。

乾陵:唐代皇帝李隆基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

何巍巍:多么高大啊!

前瞻对双阙:回头看那高耸入云的宫阙。双阙,指皇宫的两重门楼,这里泛指宫殿。

十丈碑:指唐玄宗为纪念其生父(唐高祖李渊)所立的石碑。

蕃夷像:指当时藩王、外国使臣等朝拜时供奉的画像。蕃夷,古时指外族和边远地区。

衮服易袆衣:指唐玄宗改穿丧服以哀悼其父。衮服,指帝王的礼服,此处指唐玄宗的龙袍;祎衣,指丧服,用来形容唐玄宗改穿丧服时的哀痛心情。

好还虽天道:即使天意如此,也不能归返,但终究还是要回来。

剪伐尽本支:虽然要消灭自己的家族,但毕竟还是要回来的。

凄凉庐陵谪:凄凉地被贬谪到遥远的庐山去。庐陵,今江西吉安一带,这里是李白被贬的地方。

慷慨黄台辞:悲壮地告别了黄鹤楼。黄台,即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因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过此而得名。

赖有狄相国:幸得宰相狄仁杰帮助。相国,指宰相官位。

取日洗咸池:指汉武帝派大将卫青率军北击匈奴,取得胜利后,把匈奴单于的母亲煮成肉羹,分飨士兵。后来就用“取日”表示取得胜利或战胜敌人。

母后盗国鼎:唐玄宗的生母杨贵妃曾偷吃国宝鼎食而亡。

吕氏非薄姬:薄姬,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吕氏,指吕后,即汉惠帝的皇后。

中睿乃其子:中睿,汉宣帝刘询的谥号,意为“聪敏”。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治理国家。

天幸亦其宜:天意也让他继续统治天下。

骊山三日火: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西北,骊山周围常有火灾发生。

牧羊儿:放羊的人,这里借指那些无知的百姓。

如何陵上柏:这棵陵上的柏树,为什么能经受住千年风雨而不倒呢?

千秋百岁后:经过千年、百年以后。

魂魄复来兹:这棵树的魂魄又回到了这里。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这棵柏树生长在故乡的山上,如今已是草木苍黑,应该后悔当初没能早日归葬于此。

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太阳从西边落下,北风吹拂着大地。

南登乐游原:登上乐游原。乐游原,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是长安城的最高点之一。

默诵昭陵诗:默默地诵读《昭陵碑文》。昭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唐朝衰落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朝廷腐败无能的不满情绪。全诗以咏古讽今为主调,通过描绘乾陵周围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乾陵,这座古老的皇陵显得多么雄伟壮观啊!

颔联:“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环顾四周,可以看到高大的宫阙。抬头仰望,只见上面竖着一块刻有字迹的巨大石碑。

颈联:“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在宫阙两边陈列着蕃族和外国使臣的塑像,仿佛还能回忆起当年他们前来朝拜的情景。

尾联:“一抔土未干,衮服易袆衣。”这块土地上仍然保留着昔日的痕迹,而新换下的祭奠用品却已经换成了新的。

首联描绘了乾陵的宏伟壮丽,颔联写出了宫阙的庄严,颈联则表现出对蕃族使臣的怀念之情,尾联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将乾陵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