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行潼关道,百里苍山昏。
势断忽平野,大河东南奔。
我行属冬季,风雪浩以繁。
玄云结层阴,狐貉不得温。
岂不念白首,出使万里番。
惜彼守冻者,据鞍复何言。

【注释】

过湖城:经过湖城。

潼关道:潼关路,指从潼关通往湖城的路线。

百里苍山昏:百里的苍山被暮霭笼罩,显得迷迷糊糊。

势断忽平野:地势突然中断,忽然又平坦开阔的原野。

大河东南奔:黄河向东南方向奔腾流淌。

我行属冬季:我的行程正值冬日。

风雪浩以繁:风雪纷纷扬扬。

玄云结层阴:浓重的云雾凝结形成一层阴霾。

狐貉不得温:狐狸、貉子等不能得到温暖。

不出使万里番:不出去出使遥远的边地。

守冻者:在寒冷中守护冻土的人。据鞍复何言:坐在马上,再说什么话也没有用。

【赏析】

此诗为赴边远地区出使的使者之作,写于诗人赴湖城途中。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边关将士们坚守岗位的敬意。

首联“暮行潼关道,百里苍山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时,诗人行走在潼关道上,远处的苍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起来,一片朦胧的景色。这句诗通过“暮行”和“百里苍山昏”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又深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个静寂的背景。

颔联“势断忽平野,大河东南奔。”则转向描述沿途的风景。诗人观察到前方地势突然中断,转而展现一片平坦的原野;同时,他发现大河正在向东南方向奔腾。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暗示了他即将面临的长途跋涉以及未知的危险。

颈联“我行属冬季,风雪浩以繁。”进一步描写了旅途中遇到的恶劣天气。诗人发现自己正行走在一个冬季里,天空中飘洒着纷飞的雪花;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风和漫天的大雪。这句诗通过“属冬季”和“风雪浩以繁”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玄云结层阴,狐貉不得温。”进一步描述了天气的变化。浓重的云雾开始凝结成一层厚厚的阴霾,使得整个世界都变得阴暗无光。同时,诗人还注意到了身边那些无法御寒的动物——狐狸和貉子也因为寒冷而蜷缩在一起,无法找到温暖的避风港。这句诗通过“玄云结层阴”和“狐貉不得温”两个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存的艰辛。

尾联“惜彼守冻者,据鞍复何言。”最后一句,诗人转向思考那些坚守岗位、忍受严寒的人们。他们坐在马上,面对这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似乎也无法说些什么。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深深的同情和敬意,也反映了他对自身使命的思考。他意识到,尽管自己身处困境之中,但仍然需要继续前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尽自己所能去面对和克服困难。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边关将士们坚守岗位的敬意。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暮行”、“百里苍山昏”、“风雪浩以繁”、“玄云结层阴”等,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心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