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
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内容。
本首诗歌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自述》,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
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
【注释】
大儿:这里指长子。不学:不想学习。二儿子。痴:愚笨。
四十:四十岁。
道胜:道德高尚。
不与:不和,不合。貌:相貌。衰:衰老。
圣贤酒:贤圣之酒,指名酒。徐邈:晋代著名酿酒师,以酿制名酒著称,人称“酒仙”,有“酿酒之圣”的美称。
渊明:陶渊明(365或272—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人物,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甲子:古代纪年法,用干支表示,六十年为一周天,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甲子即干支纪年的第一天。
满眼世情:意思是看遍人间的是非荣辱。
当:应当。
【译文】
长子不学小儿那样愚蠢,到了四十岁已经可以知道。
道德高尚自然贫穷也快乐,身体健康不和相貌一起老去。
喝三杯像徐邈那样的名酒,读一卷像陶渊明这样的诗篇。
纵观世间人情有轻有重,我的心愿应当和古人们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自我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淡漠,追求内心精神世界和高洁人格的人生态度。
开头二句“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点出了诗人的两个儿子,一个不学,一个愚顽,这正反映了诗人自己一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不为世俗所动,保持一颗童心。“四十”两句,诗人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抒发了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无论年纪多大,只要保持一颗童心,依然可以过得自在快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物质生活的富足,而在于心灵的纯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间四句“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表明作者的生活情趣,他喜好饮酒,爱读书,并且崇尚贤圣,热爱自然。“三杯”、“一卷”都是极小的事情,但在这里却表现出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表明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对待人生的态度。诗人认为世人的眼光往往过于看重物质利益和功利得失,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诗人则认为只要保持一颗童心并追求精神层面的发展,那么就可以摆脱世俗的干扰,过上一种充实而又自由的生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希望能够和古代的人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