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匡君贵善谋,古来直笔有春秋。
孔明扶汉何吞蜀,仁杰兴唐乃死周。
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空流。
柬之未相姜维将,二子宁无身后忧。

志士匡君贵善谋,古来直笔有春秋。

孔明扶汉何吞蜀,仁杰兴唐乃死周。

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空流。

柬之未相姜维将,二子宁无身后忧。

译文:

立志辅佐君主展现高超的智慧与谋略,自古以来正直的笔墨记载着春秋。

诸葛亮辅佐蜀汉为何要吞并东吴,狄仁杰兴盛唐朝却最终死去。

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人的意志和选择,而功名的成就和遗憾终究随水流逝。

李泌(即“柬之”)未曾辅佐唐玄宗,姜维也将成为未来的忧虑。

注释:

  • 志士匡君贵善谋:指古代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们通过深思熟虑的建议帮助君王治理国家。
  • 古来直笔有春秋:历史上的正直记录,如春秋时的历史笔法,强调事实的真实性和公正。
  • 孔明扶汉何吞蜀:指诸葛亮辅助蜀汉,但后来在三国时期蜀汉被曹魏和孙吴联合灭亡。
  • 仁杰兴唐乃死周:指狄仁杰在唐朝初期为官清廉,但由于政敌的攻击,最终在周朝时期去世。
  • 成败由人天不管:表示成功或失败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天命则无法控制。
  • 功名遗恨水空流:意味着即使取得了功名,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感到遗憾。
  • 柬之未相姜维将:指的是唐代的李泌(李泌曾建议唐玄宗任命张九龄为宰相,未果)和姜维的情况。
  • 二子宁无身后忧:表达了两位历史人物可能没有预见到后世的困境和担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政治智慧和道德抉择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志士匡君”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古来直笔有春秋”则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肯定与尊重;“成败由人天不管”显示了作者对命运和天意的怀疑态度。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对于国家大义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