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驱驰翰墨场,翩翩霞佩高颉颃。赋窥贾马搜班扬,诗崇晋汉卑齐梁。
斯文未丧道未亡,欲寻坠绪何茫茫。萧骚裋褐凄风霜,匣中蛟龙吼干将。
男儿有志行四方,安用把笔工文章。掀髯长啸俯大荒,残烟落日尘沙黄。
纷纷蚁穴争侯王,邯郸一梦炊黄粱。断鹤续凫谁短长,世间万事俱亡羊。
何如长歌归故乡,古松流水绕石床。浊酒一壶琴一张,卧听孺子歌《沧浪》。
【注释】
浪吟:即《自遣》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体诗。十载:十年。驱驰:奔走。翰墨场:指书房。翩:形容人飞翔的样子。霞佩:彩虹般的玉佩。颉颃:鸟鸣声。贾马:指汉赋家贾谊和司马相如。班扬:指西汉辞赋家班固和扬雄。晋汉:指魏晋时期的文学,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代表。齐梁:指南朝梁代的文学。斯文:此道。未丧:未丧失。道:这里指儒家学说。寻:寻求。坠绪:衰败的志向或事业。萧骚:萧条悲凉。裋褐:粗布衣服。凄风霜:寒气逼人。匣中蛟龙:宝剑藏于匣中,比喻人才未被发掘,壮志难酬。长啸:大声呼啸。大荒:旷远无际之地。蚁穴:蚂蚁洞。侯王:诸侯和君王。邯郸一梦:指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黄粱:用黄米饭做成的饭,比喻虚幻之事。断鹤续凫:截短了鹤的脚来接上野鸭的足,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世间万事:指世上的一切。亡羊:丢失羊群。长歌:长吟高歌。故乡:家乡。古松流水:形容环境幽静优美。石床:指山间清泉旁的石头。孺子:《庄子·外物》:“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之上。弟子入,曰:‘先生何不入?’”此处指学生。沧浪:《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在宥天下,夫至人之处世,遗物(忘我)矣”,而况大块(天地)乎!彼方且与(游于)一世(人间)而全年(一年),吾又何患(担忧)乎!”这里的“沧浪”即“沧溟”。
【赏析】
这是李白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理想抱负所作的一首诗。诗人从青年时代开始到晚年,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从长安出发,经过河南、山西,再过华山到达四川成都,然后继续西行到了甘肃天水一带,又经陇右到陕西咸阳、洛阳一带,最后来到江苏镇江附近。他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饱览了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但始终没有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因此,他在旅途中常常抒发自己的感慨。此诗就是他途中所作,表现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思想感情,以及他对理想的追求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首四句),写他年轻时曾怀有凌云壮志,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不能实现这一理想,只好寄情于山水,借以排解心中的郁闷。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他虽怀壮志,却未能实现,因而感到惆怅、抑郁,于是寄情于山水,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第三部分(七、八句),写他虽然壮志未酬,但仍怀有济世之心,渴望能为国家效力,为人民造福。
第四部分(九、十句),写他虽怀壮志,但壮志未酬,因而深感失望和苦闷,只得借酒浇愁,借以排遣心中的苦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语言清新豪迈,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