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一理是纲常,范笔韩文妙发扬。
公卧首阳原不死,春风岁岁蕨薇香。
【注释】
昌黎伯夷颂:指《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故事。
青社:古代祭祀地神的地方,在洛阳城北。
舜元苏公: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集贤殿大学士、参知政事等职,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
后二百年:从范仲淹开始写这篇赋到李戡得到此本,又过了二百年。
大兴:北宋时,汴梁是国都,称为东京,今河南开封。李戡是北宋名将李继隆之子,曾随父亲南征有功。
“范笔”:指范仲淹的书法。
韩文:指韩愈的散文,韩愈被尊为“文章宗师”。
首阳:伯夷、叔齐二人因不食周粟而被放归故里,采薇而食,后来饿死。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境内。
蕨薇香:典出《庄子·盗跖》:“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赏析】
这是两首七言律诗。第一首咏史怀古,赞颂了范仲淹和韩愈的卓越成就,抒发了他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甘于奉献的思想情操;第二首则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在晚年回到老家苏州时所作。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忧患与坎坷,但他始终坚守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其政治主张和高尚品质一直受到后人敬仰。
李戡作为北宋名将李继隆之子,曾随其父南征有功。他在晚年回到了故乡苏州,此时正值范仲淹去世百年之后。两人虽已相隔二百多年,但范氏的崇高品质和光辉业绩仍然深深打动着李戡的心。因此,当他看到范仲淹当年留下的墨迹时,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敬意和激动。于是,他写下了这篇赞美范仲淹的文章,并以此为范氏家族后代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这两首诗都是七言律诗,形式规整严谨。每句七言,共四联八句,中间有逗号隔开。前两句主要描绘了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和他与韩愈的交情,表达了对他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赞美之情。后两句则回忆了自己年轻时与范仲淹相知相交的情景,以及如今重访故里时的感慨与思念。全诗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