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欲胧晴。不觉天公祥瑞呈。夜暖忽闻岩滴,声声。
唤觉游仙梦不成。靸履起开扃。四望遥峰尽变更。
唯有长松天性异。坚贞。独倚幽岩显道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概括”、“评价”、“分析”等,再根据这些要求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坐久欲胧晴。不觉天公祥瑞呈。夜暖忽闻岩滴,声声。唤觉游仙梦不成。”意思是:我因长久地坐着而感到昏沉,直到天亮了才觉得天晴,但此时却不知是何祥瑞显现。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听到山间溪流的声音,声音清脆悠扬,仿佛在唤醒我的游仙之梦。
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溪流的欢快之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暗示出他内心的欣喜之情。“坐久欲胧晴”,写诗人久坐之后,天色已亮,但还浑然不觉。“不觉天公祥瑞呈”,写诗人从梦中醒来后,才发现天已经放晴,这是自然现象,但却使诗人感到惊讶。“夜暖忽闻岩滴,声声”,描写了山间清泉的美妙声音,使人仿佛听到了仙境中的歌声。“唤觉游仙梦不成”,诗人被这美妙的泉水声唤醒,原本以为是梦境,但发现原来是现实,所以感叹自己无法再次进入那美丽的梦境。
“靸履起开扃。四望遥峰尽变更。唯有长松天性异。坚贞。独倚幽岩显道清。”意思是:我穿上鞋子起身打开门扇,四周望去,远处的山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唯独那一棵古老的松树,它的本性与众不同,它坚韧不拔,高耸入云,它身上散发着一种清冷的气息。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松树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它依然挺拔向上,充满生机。诗人站在岩石上,仰望着这棵古老而坚韧的松树,内心充满了敬畏之情。
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松树比喻为一位坚强不屈的英雄,赞美了松树的品格。通过观察,诗人发现只有这棵古老的松树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始终保持着那份坚定与信念。诗人站在岩石上,仰望着这棵古老而坚韧的松树,内心充满了敬畏之情。
“赏析”:《好离乡》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一个清晨山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只有这棵古老的松树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始终保持着那份坚定与信念。诗人站在岩石上,仰望着这棵古老而坚韧的松树,内心充满了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