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性劣,奔竞无时辍。短棒与长绳,每驱驰、牢擒痛决。朝来暮往,久久渐调柔,芳草渡,曲江头,露卧如霜雪。
牧童闲散,无限情怀悦。独坐古松阴,短笛弄、声悠韵噎。重堆蓑笠,拍手笑归来,清风劲,碧天澄,现出家家月。

【注释】

心月:指月亮。牛儿:指牧牛的儿童。短棒与长绳:指鞭子和绳索,都是牧牛的工具。每驱驰、牢擒痛决:指驱赶牛群,捕捉逃逸的小牛。朝来暮往:早晚都忙于牧牛。久久渐调柔: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小牛逐渐变得驯顺了。芳草渡:泛指水边。曲江头:泛指山边。露卧如霜雪:形容小牛在草地上吃草,像霜雪一样洁白。

牧童闲散,无限情怀悦:牧童心情轻松愉快。独坐古松阴:独自坐在古松树的树荫下。短笛弄、声悠韵噎:用短笛吹奏着曲子,声音悠扬。重堆蓑笠:重新披好斗笠。拍手笑归来:笑着拍打着衣服上的尘土,回来。清风劲,碧天澄,现出家家月:清风吹拂着天空,澄清的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

【赏析】

《心月照云溪》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作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冬,当时他已67岁。此诗描写了作者放牧时所见景色以及牧童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全篇洋溢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联“牛儿性劣奔竞无时辍”二句总写放牧情景:牛儿性情不好,但奔跑起来没有停歇的时候。“奔竞”,指奔跑;“无时辍”,没有停止的时候。这两句既写出了牛儿的倔强,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性格的肯定。“短棒与长绳,每驱驰、牢擒痛决”,紧承上句继续写放牧的情景:“短棒”和“长绳”是放牧时常用的工具,“驱驰”和“牢擒痛决”分别指驱赶和捕捉逃逸的小牛。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牛儿在放牧时的活跃场面。一个“逐”字把牛儿的活泼形象勾勒出来,一个“擒”字又把小牛被捉的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颔联“朝来暮往,久久渐调柔”二句具体写牛儿渐渐驯服的过程:从早到晚,不断地放牧和收牧,久而久之,小牛渐渐地变得驯服了。“朝来暮往”,说明时间之久;“久久”,说明时间之长。“芳草渡”泛指水边,“曲江头”泛指山边。这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地点,又渲染了环境气氛。

颈联“牧童闲散无限情怀悦”,直接抒发诗人的感受和情感:牧童心情轻松愉快。“闲散”一词既写出了牧童的悠闲自在,又表现出他对放牧生活的喜爱。“无限情怀悦”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尾联“独坐古松阴短笛弄声悠韵噎”二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独坐古松阴”,即独自一人坐在古松树的树荫下;“短笛弄”、“声悠韵噎”则是诗人用短笛吹奏着曲子,音调悠扬,韵味十足。“重堆蓑笠”,意思是说再整理一下斗笠,“拍拍”两字表现出了诗人整理斗笠时的轻快心情。“拍手笑归来”,意思是说笑着拍打着衣服上的尘土,回来。这一句既写出了牧童的欢快心情,又表现出了牧童放牧时的自由自在。

最后二句“清风劲碧天澄现出家家月”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清风劲,碧天澄”,意思是说清风吹拂着天空,澄清的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这里既写出了夜晚放牧时的自然美景,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现出家家月”一句既指天空中的月亮,又指放牧时月光照耀下的牛羊等景物,既写出了月亮的美丽景象,又突出了放牧时的美好氛围。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充分体现了陆游晚年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