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雨弥三日,先之雹与雷。
已疑春色尽,忽逐晚晴回。
佳笋常迟出,奇花每后开。
微寒胜骤暖,更莫十分催。
三月旦晚晴
注释:三月的初一到晚上晴朗。
译文:三月的头天晚上天气晴朗。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写春日晴好,是全诗的基调。”社雨弥三日,先之雹与雷”是说连日的春雨,先是小雨,继而大雨,最后下冰雹和打雷。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说明。”三月”即农历二月,此时正是春天的开始,雨水较多,天气多变,诗人在这里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已疑春色尽,忽逐晚晴回。
注释:已经怀疑春天的颜色已经消失了,突然随着傍晚的晴天而回来了。
译文:已经是春天了,却怀疑春天的颜色已经消失了,忽然间随着傍晚的晴天又回来。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看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消失,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春天的气息在不经意间又回来了。这种矛盾的情感让诗人感到困惑和无奈。
佳笋常迟出,奇花每后开。
注释:好的竹笋总是迟到出来,奇特的花总是后天才开放。
译文:好的竹笋总是迟到才出来,奇特的花总是后天才开放。
赏析:这句诗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诗人在这里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竹子和花朵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开放时间都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微寒胜骤暖,更莫十分催。
注释:稍微凉爽一点胜过突然的温暖,最好不要过度催促。
译文:稍微凉爽一点胜过突然的温暖,最好不要过度催促。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感受。春天虽然温暖,但有时候会让人感到过于热烈。因此,诗人在这里提醒人们不要过度催促春天的到来,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