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至无颦蹙,当今亦鲜哉。
名誉非易致,悦服有从来。
汉令更泉币,吴侬告水灾。
忽闻自天下,何策可春回。

【注释】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新唐书》本传载,刘伯宣字元佐,汝南人。开元中,为监察御史,与李朝隐并直内供奉。后迁殿中侍御史,知制诰。天宝初,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卒,赠太子少保,谥曰文忠。五首即五律诗。

所至无颦蹙,当今亦鲜哉: 所到之处没有忧虑和愁闷,当今也是很少的。

名誉非易致,悦服有从来: 名声不是轻易能得到的,但得到它的人,却能始终受到他人的喜欢和尊重。

汉令更泉币,吴侬告水灾: 汉朝下令更改货币制度,而吴越地区百姓报告水灾。

忽闻自天下,何策可春回: 你突然听说天下大乱了,有什么办法能使春天来临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刘伯宣来京期间所写的。刘伯宣,字元佐,汝南人,开元末年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宝初年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卒谥文忠。诗人对刘伯宣早有了解,所以一见到他到来,就写了这首诗。

“所至无颦蹙,当今亦鲜哉”,这是第一联。意思是说:我每次到地方去,都没有忧愁烦闷;现在也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这两句话表面上似乎只是客观的叙述,实际上却包含着诗人的感情在内。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在地方上也有不愉快的地方。他在《送张参明经还山》中写道:“所向皆云万死地。归时免使故人惊。”就是这个意思。

“名誉非易致,悦服有从来”,这是第二联。意思是说:名声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但是能够得到它的人,却能始终受到他人的喜欢和尊重。这两句的意思是很深刻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获得好名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有真才实学和高尚的品德,就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汉令更泉币,吴侬告水灾”,这是第三联。意思是说:汉朝下令更改货币制度,而吴越地区百姓报告水灾。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更铸”的典故,即汉武帝曾下令改铸五铢钱;另一个是“水”的典故,即《左传·僖公十六年》记载:周景王想铸造大钟需要铜,派人去吴国购买铜材。吴国的铸工建议用当地的铜材,因为这里的铜质好。景王同意采用这个建议,并把这件事告诉诸侯国,诸侯们都很高兴。后来,景王又命令诸侯国不要铸钟,而要用当地的铜来铸造农器和兵车。这个故事用来表示吴越地区的老百姓生活困苦。

“忽闻自天下,何策可春回”,这是第四联。意思仍然是说:你忽然听说天下大乱了,有什么办法能使春天来临呢?这两句的意思是很深沉的,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写得简洁而又含蓄,语言平朴而又凝炼。它通过刘伯宣的到访,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