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已无求,公来特少留。
相期一会面,动隔几年秋。
鼎贵曾何乐,常饥亦不忧。
端能专凤沼,未必胜渔舟。
【注释】
-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这首诗是杜甫对朋友的欢迎词。“刘伯宣”是诗人的朋友。“尚书”是古代高级官员的职称,这里指刘伯宣的官职。“至”字有到达的意思。
- 于世已无求:意思是说,我对于世间的事情不再有所追求了。
- 公来特少留:意思是说,你来了,我只留下很少的时间招待你。
- 相期一会面:意思是说,我们约定在某一见面的时间相见。
- 鼎贵曾何乐:意思是说,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见得快乐。
- 常饥亦不忧:意思是说,虽然经常挨饿也不会感到忧虑。
- 端能专凤沼:意思是说,你能够独占朝廷的高官显位。
- 未必胜渔舟:意思是说,你未必比捕鱼的船夫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一位朋友的欢迎词。诗中表达了杜甫对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开头两句“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到来的喜悦之情。“于世已无求”一句,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世间的事情,不再有任何的追求和欲望了。“公来特少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热情款待,以及对他到来的珍惜之情。
中间两句“相期一会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约定见面的愿望。“动隔几年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见的困难和艰辛,以及他对此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四句“鼎贵曾何乐?常饥亦不忧。”表达了诗人对于高位的淡然和超然,以及他对此的坦然和洒脱。其中,“鼎贵”指的是高官显位,“常饥亦不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贫苦生活的淡然和超然。
最后两句“端能专凤沼,未必胜渔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力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与渔夫相比的谦虚和自省。其中,“端能专凤沼”指的是友人有能力独占朝廷的高官显位,“未必胜渔舟”则表明诗人认为友人的能力并不亚于渔夫。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欢迎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特点,即平实、真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