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人丛里,应难一一寻。
政须真具眼,始可与关心。
匠手斤忘垩,禅机芥遇针。
绝弦吾欲理,忽复有知音。

赠吕肖卿三首

千万人丛里,应难一一寻。

政须真具眼,始可与关心。

匠手斤忘垩,禅机芥遇针。

绝弦吾欲理,忽复有知音。

译文
在众多人群中,寻找一个人真是不容易。
只有真正具备慧眼的人,才能与他心灵相通。
工匠用斧头砍去多余的垩土,就像禅宗大师用针尖点破烦恼一样。
忽然之间遇到了懂得欣赏的人,如同找到了知音般高兴。

注释

  1. 千万人丛里:成千上万的人之中,形容人多如蚁,难以一一寻找。
  2. 政须真具眼:必须具有真正的洞察力,才能洞察秋毫。
  3. 匠手斤忘垩:比喻技艺高超到连多余的垩土也能忘记。
  4. 禅机芥遇针:禅宗中的微妙之处,就像芥子中的针尖一样,需要细心体会。
  5. 绝弦吾欲理:意指找到一位能够理解自己的知音。
  6. 忽复有知音:忽然之间遇到了能懂自己的人。
  7. 知音:指懂得自己心意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以深情厚意描绘了与朋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契合。诗中通过“千万人丛里”、“政须真具眼”等句表达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知己的艰难,同时也揭示了只有真正的知己才能理解和共鸣。

“匠手斤忘垩”和“禅机芥遇针”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前者形容技艺达到了极致,以至于连多余的东西都看不见;后者则比喻理解禅宗深奥之意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悟性。这种描述既展示了作者对技艺精湛和禅宗深邃的理解,也反映了其内心的豁达和对知音难得的感慨。

“绝弦吾欲理,忽复有知音”,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使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也要继续追求和学习,因为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刻,会遇到懂你的人。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也是对友情和爱情的一种美好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