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晴过小春天,忽复萧骚雨可怜。
响入竹林全似雪,湿蒸茅舍最宜烟。
战尘洗净无传箭,客路泥深亦着鞭。
三月聚粮岂容易,临风殊觉意茫然。
十一月初八日观雨
重阳晴过小春天,忽复萧骚雨可怜。
响入竹林全似雪,湿蒸茅舍最宜烟。
战尘洗净无传箭,客路泥深亦着鞭。
三月聚粮岂容易,临风殊觉意茫然。
注释:重阳节过后的清晨,小春天里忽然下起了细雨。这萧瑟的细雨,似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感觉。雨点打在竹林上,发出的声音如同飘洒的雪花;雨水沾湿了茅草屋舍,最适合观赏那如烟般的景色。战场上的硝烟已经被洗刷干净,连弓箭也不用再发射了。但客旅之路仍然泥泞不堪,即使骑着马前行也需要用力挥鞭驱赶。三月间储存粮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面对这蒙蒙细雨,我感到有些迷茫和惆怅。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深秋时节,诗人在一个雨天中的所见所思。首句描绘了重阳节后的清晨,天气突然变得阴冷而细雨纷飞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次句则通过对细雨落在竹林上的声音和茅草屋里烟雾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雨天的萧索气氛。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战场”与“客路”两个不同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所面临的艰难困苦。最后两句则以“三月聚粮岂容易”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后粮食短缺问题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乱世之中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