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
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付一空。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
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
【注释】:
甲戌:年号。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宇文信,字信仲;张知几,字大卿;尤袤,字次远;二倅,即佐贰官名。
小园:指诗人的园林。
“邦君”句:邦君,国中之君;小园,即诗人的庭院。此句说国中之君过访小园赏花。
“牡丹”句:牡丹是唐朝时国中之君所喜爱的花卉,此句说牡丹初开时喜气洋洋,可开千朵。劫火,喻指战乱。何知付一空,意为不知将花木化为灰烬。此句说战乱之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展转”句:展转,辗转。干戈,兵器。春梦断,春梦被战乱打断。此句说春天的美好梦被战乱打断。
“凄凉”句:此句说在风雨中飘泊,感到十分凄凉。
“九原”句:九原,墓地;垂涕,流泪。此句说希望在九泉之下能为国尽忠。前时事不同,意谓现在与过去的事不同了。前时事指国家灭亡前的时期,不同指现在的情况。
【赏析】:
这首五绝是一首记游诗。诗人追忆甲戍(公元1084年)清明节时,宇文信、张知几、尤袤、张大卿等四位官员到他府中赏花的情景和当时的感受。诗中的关键词有“清明”、“邦君”、“牡丹”、“劫火”、“春梦”、“干戈”、“九原”、“垂涕”等。
“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首句点明时间是在甲戌年清明节。诗人以“鬓未翁”来表示自己已老,但邦君(国中之君)仍然光临他的小园,可见邦君的尊贵。
第二句写邦君来到自己的小园中。“邦君”,指国中之君,这里指宇文信。“过我小园中”,是邦君来访的目的所在。这一句是全诗的总领,以下四句都是写邦君来访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四两句写邦君观赏牡丹花的情景。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春天到来,百花齐放,牡丹花开如海。国中之君看到如此美景,非常高兴。然而好景不长,战乱降临,美好的春天也随着战乱而消失。这两句诗用反衬的手法来表达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第五、六句写邦君离开小园后,诗人的心情如何。邦君离开小园后,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春天的美好梦被战乱打断,诗人感到万分凄凉。他在风雨中漂泊,感到生活十分艰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苦难的厌恶和无奈。
“九原可作应垂涕,今日前时事不同。”最后两句写邦君离开小园后的感想。诗人希望在九泉之下为国尽忠,为国家的灭亡而流泪。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国家已经灭亡,而邦君还在享受着荣华富贵,这与他的心愿完全相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邦君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邦君来访小园赏花的情景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苦难的厌恶和无奈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