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必死理之常,酒到何为不举觞。
未问刘伶坟上土,何妨张咏鬓边疮。
叔和解诀行尸脉,仲景工言越婢汤。
知命吾当谢医药,服膺参也战兢章。

【注释】

  1. 数日项颊颧咽肿痛发中有疮:连续几天面部肿胀,疼痛,口鼻咽喉都有炎症。
  2. 有生必死理之常: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自然的规律。
  3. 酒到何为不举觞:酒到了一定的量,为什么不喝呢?
  4. 未问刘伶坟上土:没有去询问过晋代的刘伶(刘伶醉后倒卧于地,用土覆盖,称“尸解”,后人称其尸解为“尸解”)。
  5. 何妨张咏鬓边疮:张咏(字君房)曾患鬓边生疮,但后来治愈了。
  6. 叔和解诀行尸脉:指杜甫的叔父杜审言病重,杜甫为其治疗,并安慰其不要害怕死亡。
  7. 仲景工言越婢汤:指东汉名医张仲景善于使用越婢汤救治病人。
  8. 服膺参也战兢章:服膺的意思是心悦诚服,这里指杜甫对《伤寒论》等医书非常敬仰。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杜甫在成都草堂作客期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杜甫在草堂期间的生活状况。
    开头两句“数日项颊颧咽肿痛发中有疮”,描述了自己面部肿起,痛苦不堪的状况。
    中间两句“有生必死理之常,酒到何为不举觞”,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人的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疾病时,没有必要过于担心或恐惧。而当他喝酒的时候,却能毫不在意地去享受它。
    接下来的两句“未问刘伶坟上土,何妨张咏鬓边疮”,则是在说自己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仍然能够像刘伶那样洒脱,或者像张咏一样勇敢地面对疾病。
    最后两句“叔和解诀行尸脉,仲景工言越婢汤”,则是指杜甫在治疗自己身体的过程中,得到了叔叔的帮助,同时也向张仲景学习了如何治疗。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和尊敬。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生病的痛苦经历和对待疾病的积极态度,展现了杜甫的豁达和坚强。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医疗状况和人们对于疾病的普遍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