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尝评少陵,使生太宗时。
岂独魏郑公,论谏垂至兹。
天宝得一官,主昏事已危。
脱命走行在,穷老拜拾遗。
卒坐鲠直去,漂落西南陲。
处处苦战斗,言言悲乱离。
其间至痛者,莫若八哀诗。
我无此笔力,怀抱颇似之。
【注释】
窃尝评少陵:我常常对杜甫的诗作进行评论。少陵,指杜甫。
使生太宗时:如果生活在唐太宗时期。
论谏垂至兹:即“垂言至兹”,意谓他生前的言论、规劝一直流传至今。
天宝得一官:天宝年间,诗人在长安任右拾遗(谏官)。
主昏事已危:唐玄宗后期,朝政日坏,国家危亡,诗人虽为谏官,却无法匡正时弊。
脱命走行在:离开长安前往行在(即行在所,唐代皇帝临时所在之地),即避乱蜀中。
穷老拜拾遗:晚年回到朝廷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后因直言犯颜而遭贬谪。
卒坐鲠直去,漂落西南陲:终于因为正直敢言而被免官,流落西南。
处处苦战斗,言言悲乱离;到处都在战乱中,每句话都写满了悲哀与混乱。
其间至痛者,莫若八哀诗:其中最使人感到悲痛的是《八哀诗》。
我无此笔力,怀抱颇似之:我没有这样的文采和胆识,我的心情很像他。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以杜甫的《秋晚杂咏三十首》为题,借咏史抒怀,寄慨遥深。全诗共分四部分。前半部分写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任左拾遗时敢于直谏,后半部分写其晚年遭遇,最后归结于他的《八哀诗》。
第一段:“窃尝评少陵,使生太宗时。”开头两句,诗人自谦地指出:自己曾常常评论过杜甫的诗歌作品,认为他是当世杰出的诗人,并且把他比做唐太宗时代有远见卓识的魏征、杜如晦。这几句是说,杜甫的诗歌创作成就很高,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盛唐诗的传统,成为唐代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座丰碑。
第二段:“岂独魏郑公,论谏垂至兹。”这里,诗人进一步强调杜甫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能够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人们议论国事、抒发情怀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一联的意思是:杜甫的诗歌创作不仅限于个人的艺术创造,而且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表达思想感情的途径和手段。
第三段:“天宝得一官,主昏事已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天宝年间,杜甫曾经被任命为右拾遗(谏官)一职,但是当时的统治者昏庸无能,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之中。这几句是说,杜甫在天宝年间担任了谏官一职,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当时国家的形势非常危急,统治者昏庸无能,使得国家陷入了混乱和危机之中。
第四段:“脱命走行在,穷老拜拾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后来,杜甫离开了长安前往行在躲避战乱,最终又返回京城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等职。这几句是说,杜甫为了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面对困境,最终回到了京城,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五段:“卒坐鲠直去,漂落西南陲。”“卒坐”意为终于因为……而离开。“漂落西南陲”意为漂泊到西南边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由于直言敢谏,最终被罢免了官职,流放到了遥远的西南边疆。这几句是说,杜甫因为直言敢谏而遭到了贬谪,被迫离开了京城,最后漂泊到了遥远的西南边疆。
第六段:“处处苦战斗,言言悲乱离。”“处处”意为到处、处处。“言言”意为每句话、每个字。“苦战斗”“悲乱离”都是形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到处都在战乱中,每句话都写满了悲哀与混乱。这几句是说,当时社会的局势非常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句话都充满悲愤之情。
第七段:“其间至痛者,莫若八哀诗。”“其间”指的是当时社会的状况。“至痛者”意为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莫若”即没有能比得上的,“八哀诗”是杜甫的一篇著名诗作。这几句是说,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是杜甫写的《八哀诗》。这几句是说,杜甫在《八哀诗》中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第八段:“我无此笔力,怀抱颇似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没有这样的文采和胆识,我的心情很像他。这几句是说,虽然我没有这样的文采和胆识,但是我的心情和他是一样的。这几句是说,尽管我没有这样的文采和胆识,但是我仍然有着一颗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心。
整首诗以杜甫的诗歌为主题,通过对杜甫诗歌作品的评论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歌作品的赞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