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西北来,一夕几万里。
湛湛长江枫,落叶逝流水。
自非贞劲草,颜色槁欲死。
时当蛰蛟龙,么么况蝼蚁。
塞墐非不可,旨蓄焉所恃。
空褚乏裳衣,敝絮谁与理。
阳春何日还,悲哉远游子。

秀亭秋怀十五首

秋风西北来,一夕几万里。

湛湛长江枫,落叶逝流水。

自非贞劲草,颜色槁欲死。

时当蛰蛟龙,么么况蝼蚁。

塞墐非不可,旨蓄焉所恃。

空褚乏裳衣,敝絮谁与理。

阳春何日还,悲哉远游子。

译文:
秋天的风从西北吹来,一夜之间跨越了万里之遥。
长江边高大的枫树摇曳生姿,树叶纷纷飘落随水而去。
不是所有的草木都能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它们的颜色会变得枯黄甚至干枯死亡。
正当大地开始沉睡的时候,一些蛰伏在地下的动物已经开始活动,而那些微小的生命如蝼蚁更是难以生存。
围墙虽然可以阻挡外界的侵袭,但它不能保护里面的一切,只能起到一个暂时的避难所的作用。
我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甚至连最简陋的粗布衣服也没有,只能随便找个地方裹身而已。
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春天的到来呢?我真希望远离这寒冷的天气,去那温暖的地方享受阳光和温暖的春风啊!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己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色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一句“秋风西北来,一夕几万里”描绘了秋风从西北吹来的壮观景象,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秋风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湛湛长江枫,落叶逝流水”则描绘了长江边的枫树和落叶随风飘荡的景象。这里的“湛湛”一词用来形容枫叶的颜色,给人以深邃的感觉;“逝流水”则形象地描绘了落叶随水漂流的情景。这一部分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自非贞劲草,颜色槁欲死”则是对前两句的自然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这里强调了只有那些坚强不屈的植物才能在秋风中保持生机,而那些脆弱的植物则会因为无法抵挡风雨而枯萎死亡。这一部分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动物们的反应进行了描绘。第四句“时当蛰蛟龙,么么况蝼蚁”以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不同生物面对恶劣环境的不同反应。这里用“蛰蛟龙”象征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大动物,而用“么么”形容蝼蚁等小动物的微小无助。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现象,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思考。
最后两句“塞墐非不可,旨蓄焉所恃”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使外部环境再恶劣,只要心中有信念、有目标,就能找到依靠和出路。这里的“旨蓄”可以理解为寄托或依赖,而“焉所恃”则是说有了这些寄托和依靠,就可以安心地生活下去。这一部分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升华,也是对整首诗歌的主题进行归纳和提炼。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