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豪心未平,三已复三仕。
毫发志不伸,所至但屈己。
屡触炙眉怒,讵啻折腰耻。
七年困江国,脱身走故里。
欲著藏山书,实录立传纪。
往事邈难问,毫简遽云止。
不如一杯酒,此亦焉足恃。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江州刺史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译文:
气节豪迈但心志未平,三起三落仍坚持自己的理想。
虽然心怀壮志却始终难以施展,所到之处只能委屈自己。
屡次遭受屈辱,甚至被激怒,岂止是屈服失态?
七年时间困顿江州,最终得以解脱返回故乡。
想要著书立传记录往事,却被告知实录已被禁止。
那些往事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书籍记载也戛然而止。
不如一杯酒,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注释: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人以酒会友,以诗抒怀,与陶渊明饮酒作诗。
气豪心未平:豪情壮志尚未得到实现。
三已复三仕:三次做官。
毫发志不伸:形容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始终未能实现。
所至但屈己:到处只能委屈自己。
屡触炙眉怒:多次受到侮辱或打击而愤怒。
讵啻折腰耻:岂止是屈服失态。
七年困江国:在江州度过了七年的时间。
脱身走故里:摆脱了困境回到了故乡。
欲著藏山书:想要写下关于历史的记录书籍。
实录立传纪:历史的真实记录应该被记录下来。
往事邈难问:过去的往事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追忆。
毫简遽云止:书籍记载突然中断,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
不如一杯酒:不如一杯酒来得实在,来得有意义。
此亦焉足恃:这种寄托于酒杯的方式,又有什么值得依靠的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感慨,表达了他对于仕途挫折、理想破灭的无奈和辛酸。同时,他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诗人的这种态度,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