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全觉近人轻,击柝鸣鼙满万城。
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
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
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
诗句:
- 褒衣全觉近人轻。
- 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
- 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
- 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
译文:
- 褒衣全觉近人轻,击柝鸣鼙满万城。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
注释:
- 褒衣全觉近人轻,击柝鸣鼙满万城。这句话的意思是,身穿华丽的衣服却让人感觉不亲切,到处都是敲更的锣鼓声。士气欲如枯草死,文声未见蛰雷惊。这句话的意思是,士兵们的勇气仿佛枯萎的草一样已经死去,而文人的声音却没有像雷声一样震撼人心。绛侯岂识长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这句话的意思是,绛侯(指汉文帝)难道真的了解长沙国的傅太后吗?秦宓是否能够否定棘子都的观点?当复夜窗抱吟膝,百年长与一灯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将在夜晚对着窗户抱着吟咏的膝盖度过一生,与这一盏孤灯相伴到永远。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方回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褒衣”和“击柝鸣鼙”象征着战争和混乱,而“士气欲如枯草死”和“文声未见蛰雷惊”则反映了人民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无助。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评价,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