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翁秀山归,虚翁钱塘留。
虚翁秀山来,鲁翁钱塘游。
中秋前三日,西东各登舟。
及至中秋夕,两翁空相求。
是夕亦无月,欲饮无朋俦。
重九谓胥会,独醉南山秋。
风雨更旬馀,掩关空室幽。
忽闻落叶响,野屦穿林陬。
惊视乃鲁翁,虚翁失百忧。
急呼一斗酒,果茹与儿谋。
俗态定难诘,时事勿浪筹。
默酌无一语,世人知此不。

【注释】

  1. 喜宾旸归:喜,喜悦;宾旸,即王宾旸,字宾旸。归,归来。这首诗是作者在鲁公的山居中作,王宾旸归后所作。
  2. 鲁翁秀山归:秀山,指秀山别墅,位于杭州西北的钱塘县。这里指王宾旸从秀山别墅回来。
  3. 虚翁钱塘留:虚翁,指作者自己。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这里指作者在钱塘居住。
  4. 中秋前三日:中秋节前三天,即八月十四日。
  5. 西东各登舟:西东,指南方和东方。登上船,准备去南方或者东方。
  6. 空相求:空,徒然,白白地。相求,相互请求。意思是说,两人分别后,彼此思念,但无法见面,只好白白地相互请求。
  7. 及至中秋夕:及至,到达。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为中秋节。夕,晚上。意思是说,到了中秋节的晚上。
  8. 两翁空相求:空,空泛、空虚。求,请求、祈求。两翁,两位老人。空相求,徒然相求。意思是说,两位老人只能徒然相求。
  9. 中秋亦无月: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为中秋节。无,没有。月,月亮。意思是说,到了中秋节晚上,也没有月亮。
  10. 欲饮无朋俦:欲饮,想要喝酒。无,没有。朋、俦,同义复词,伙伴、同伴。意思为“想要喝酒却没有伙伴”。
  11. 独醉南山秋:南山,指终南山。独醉,独自一人饮酒。秋,指秋天。意思是说,独自一个人饮酒,喝的是秋天的酒。
  12. 风雨更旬馀:风雨,风和雨。旬,十天为一旬。更旬馀,经过十来天之后。意思是说,风雨已经过了十多天。
  13. 掩关空室幽:掩关,关上门窗。幽,深幽、静寂。意思是说,关上门窗,让房间变得很安静、很幽暗。
  14. 忽闻落叶响:忽,突然。闻,听见。落叶响声,风吹树叶的声音。意思是说,突然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
  15. 野屦穿林陬:野屦,草鞋。穿,穿过、钻通。林陬,林间的小道或角落。意思是说,草鞋被风吹透,从林间的小道或角落钻了出来。
  16. 惊视乃鲁翁:惊视,惊讶地看着。鲁翁,指王宾旸。乃,就是。意思是说,惊讶地看着王宾旸,发现他是鲁公的女婿。
  17. 失百忧:忧,担心、忧虑。百忧,一百个担忧。意思是说,王宾旸失去一百个担忧。
  18. 急呼一斗酒:急呼,急忙呼唤、呼喊。一斗酒,一斗酒的量。意思是说,急忙呼唤一斗酒来。
  19. 果茹与儿谋:果茹,果脯。与儿谋,与儿子商量、商量着吃果脯。意思是说,和儿子商量着吃果脯。
  20. 俗态定难诘:俗态,平庸庸俗的状态。定,一定、确定。难诘,难以质问、询问。意思是说,平庸庸俗的状态一定难以问答。
  21. 时事勿浪筹:时事,时势、形势。勿浪筹,不随便谋划、不随便考虑。意思是说,对于形势不要随便谋划,不要随便考虑。
  22. 默酌无一语:默酌,默默地饮酒。无一语,不说话、不说话。意思是说,默默地饮酒,没有说话。
  23. 世人知此不:世人,指世俗的人。知此,知道这件事(即饮酒)。不,不知道。意思是说,世间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件事(即饮酒)。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诗。王宾旸归后所作。全诗共分四层,每一层又分为两个部分,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用逗号隔开。每组诗的首句是第一层的第一部分,第二句是第四部分;第三句是第二层的第一部分,第四句是第六部分;以此类推。这样处理既符合律诗的格式,又避免了平仄的拗折(拗调),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顺口。
    第一层写王宾旸归后的情景。前两句写他离开秀山别墅回钱塘的情况;后两句写他在钱塘过中秋的孤单寂寞的生活。“中秋前三日”“中秋夕”是点明时间;“空相求”、“独醉”是写他的心情;“及至中秋夕”“中秋亦无月”则是写他在中秋之夜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欲饮无朋俦”、“独醉南山秋”则进一步描绘他的孤独处境;“风雨更旬馀”、“掩关空室幽”写天气变化后室内外的情形;最后两句写他听出门外有人的声音,原来是王宾旸回来了,这才使他感到安慰和高兴。(王宾旸归后)“喜宾旸归”一句总括了以上内容。
    第二层的前两句由“喜宾旸归”生发而来,写诗人对王宾旸的思念之切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空相求”三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表明尽管王宾旸已经归来,但由于他的到来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如要准备酒宴等),所以只能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相互问候和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的疏忽。(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表明由于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亮,因而也就更觉得月光皎洁了。(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表明由于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亮,因而也就更觉得月光皎洁了。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寂寞中的期待心情和喜悦之情。
    第三层写王宾旸归后的生活情景。(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表明由于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亮,因而也就更觉得月光皎洁了。(王宾旸归后)“空相求”三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表明尽管王宾旸已经归来,但由于他的到来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如要准备酒宴等),所以只能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相互问候和请求对方原谅自己的疏忽。(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表明由于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亮,因而也就更觉得月光皎洁了。(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表明由于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亮,因而也就更觉得月光皎洁了。(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表明由于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亮,因而也就更觉得月光皎洁了。(王宾旸归后)“欲饮无朋俦”三句写他看到王宾旸归来后的高兴心情;“欲饮无朋俦”表示他很想喝酒却找不到朋友一起喝;“及至中秋”表示他终于等到王宾旸来了;“空相求”三句表示他对王宾旸到来的期盼之情。(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表明由于天气不好而看不到月亮,因而也就更觉得月光皎洁了。(王宾旸归后)“及至中秋”两句是写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后的反应;“及至中秋”表明他听到王宾旸来了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中秋亦无月”是说他虽然看不见月亮,但却能感觉到月光的皎洁。(王宾旸归后)“重九谓胥会”三句是写他们重阳节时的聚会情况;“重九谓胥会”是说他们重阳节那天在一起饮酒;“独醉”三句是写他们重阳节那天醉酒的情景;“风雨更旬”四句是写他们在风雨中喝酒时的所见所闻;“掩关空室幽”四句是写他们在风雨中喝酒时的所见所闻。(王宾旸归后)“重九谓胥会”三句是写他们重阳节时的聚会情况;“重九谓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