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上巳七日后,一主二宾夫岂偶。
遣车却骑钱塘门,主人满船富殽酒。
别唤轻船载仆从,大船品字著三友。
旁观指点知为谁,对峙玉人间白叟。
岂无识者讶此老,不愧妙年两贤守。
孟侯吕侯将相家,早绾金章纡紫绶。
方干云孙耸吟肩,左右鼎鼐中瓦缶。
虽然兰臭尚同心,剧谈锋起各虚受。
是日杭人诧佛事,焚寄冥财听僧诱。
公子王孙倾城出,姆携艳女夫挈妇。
放生亭远骛长堤,保叔塔高陟危阜。
居然红裙湿芳草,亦有瑜珥落宿莽。
暖热已极天色变,大风滔天怒涛吼。
篙师缭绕孤山背,倘佯里湖保无咎。
百舠千舫第二桥,四圣观前依古柳。
春色浓时良佳哉,游人聚处可拾否。
一杯一杯入醉乡,诙嘲谑笑无不有。
泉币重费忘多少,歌妓频呼杂妍丑。
似狂非狂痴非痴,何啻万众悉回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泛舟西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一句:丙申上巳七日后,一主二宾夫岂偶。
注释:「丙申」指的是农历日期,「上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在三月三日或四月四日举行。「上巳」之后过了七天,也就是「七月」,这是「丙申」的第七天。这里的「一主二宾夫岂偶」,意思是说有一个主人和两个客人,这主人和客人的身份并不偶然。

第二句:遣车却骑钱塘门,主人满船富殽酒。
注释:遣车(派车)和却(停止)了骑马,意味着主人在钱塘门停下了行程。这里提到了主人满载着丰盛的食物和美酒。

第三句:别唤轻船载仆从,大船品字著三友。
注释:分别让小船上的人,以及乘坐大船的人,都带上了自己的仆人和助手。这里的「品字」,可能是笔误,应该是「骈字」,即并列的意思。

第四句:旁观指点知为谁,对峙玉人间白叟。
注释:旁观者指指点点,猜测这些人是谁。同时,他们也是在对峙中的玉人之间,与白叟相对。

第五句:岂无识者讶此老,不愧妙年两贤守。
注释:难道没有那些了解的人惊讶于这些老人的年纪吗?这些老人不愧为年轻时期就担任过高位的人。

第六句:孟侯吕侯将相家,早绾金章纡紫绶。
注释:提到的孟君和吕君都是将相之流的人家,他们很早就被授予了金章和紫绶。

第七句:方干云孙耸吟肩,左右鼎鼐中瓦缶。
注释:方干的诗中提到孙子能挺胸吟诵,他周围的人就像鼎中的各种器皿,有的像瓦缶那样简陋。

第八句:虽然兰臭尚同心,剧谈锋起各虚受。
注释:尽管有些人的香气可能不同,但他们的辩论技巧都是虚假的。

第九句:是日杭人诧佛事,焚寄冥财听僧诱。
注释:那天杭州人都在谈论佛教的事情,他们焚烧冥币来听从和尚的诱导。

第十句:公子王孙倾城出,姆携艳女夫挈妇。
注释:贵族公子、王孙们纷纷出动,而年轻的女子和他们的丈夫则携带着美丽的妻子一起出行。

第十一句:放生亭远骛长堤,保叔塔高陟危阜。
注释:他们在放生亭远足,游览长堤,并攀登高塔,如保叔塔。

第十二句:居然红裙湿芳草,亦有瑜珥落宿莽。
注释:竟然有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士被芳草弄湿了衣服,也有珍珠耳环掉落在草丛中。

第十三句:暖热已极天色变,大风滔天怒涛吼。
注释:天气变得非常温暖,但随后天气突然变冷,风力强劲到可以引起滔天巨浪。

第十四句:篙师缭绕孤山背,倘佯里湖保无咎。
注释:船只在孤山上绕行,在湖面上悠然自得,似乎没有什么过错。

第十五句:百舠千舫第二桥,四圣观前依古柳。
注释:无数的渔船停泊在第二桥下,四圣观前面是古老的柳树。

第十六句:春色浓时良佳哉,游人聚处可拾否。
注释:春天景色美丽动人,游客聚集的地方值得欣赏。

第十七句:一杯一杯入醉乡,诙嘲谑笑无不有。
注释:人们一杯接一杯地陶醉于美酒之中,开怀大笑和嬉戏。

第十八句:泉币重费忘多少,歌妓频呼杂妍丑。
注释:为了享受美食美酒,人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歌妓们不断呼唤着各种各样的美人。

第十九句:似狂非狂痴非痴,何啻万众悉回首。
注释:这种放纵的行为既不是真正的疯狂,也不是真正的愚蠢,足以让成千上万的人重新审视自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