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
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
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
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
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
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以及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中重点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着注解和相关注释进行理解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七言绝句”逐句释义并赏析,注意从“结构”、“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作答。

首先要注意题干中“七言绝句”,即要求对“七言绝句”逐句解读,然后是逐句解释。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还要注意诗句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以及全诗的意境等。

“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意思是:我的祖先八十四岁,我在他去世的时候出生。

“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意思是:我的父亲五十六岁,我在他去世时刚三岁。

“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意思是:现在我已经七十岁了,侥幸没有遭遇什么不幸。

“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意思是:想到父亲就感到惭愧,想到祖父就更感到害怕,恐怕自己还没有做到他的万分之一。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大意是:我小时候学习很迟,但进步很快,也大致了解了圣贤的道理。

“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大意是:我常常感激知己的知遇之恩,却未能报答知己的厚爱,深感愧疚。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大意是:我日夜梦想心中明亮,即使在黑暗里也如同青天。

“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无田”意为没有田地,“子孙”指后代子孙,“传”指传授给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田地给子孙后代留下遗产,这并不算是没有留下什么来给后人。

【答案】

(1)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庆幸没有遇到大的灾难。

颔联:追忆先祖的生平,表达了对先祖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颈联:抒发对父亲的愧疚和恐惧之情,担心自己无法达到父亲的高度。

尾联:表达诗人对先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后世子孙的期望和祝福。

译文:

我的祖先八十四岁,我在他去世的时候出生。

我的父亲五十六岁,我在他去世时刚三岁。

现在我已经七十岁了,幸运地没有遭遇什么不幸。

想到父亲就感到惭愧,想到祖父更感到恐惧,恐怕自己还没有达到他万分之一。

我小时候学习很迟,但进步很快,也大致了解了圣贤的道理。

我常常感激知己的知遇之恩,却未能报答知己的厚爱,深感愧疚。

我日夜梦想心中明亮,即使在黑暗里也如同青天。

没有田地给子孙后代留下遗产,这并不算是没有留下什么来给后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