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男三女儿,侥幸肖吾祖。
贤愚挂怀抱,笑陶敢效杜。
长男近寄书,长女化为土。
嗟予七十翁,哭此四十女。
此女抱恨久,嫁不得其所。
厥夫实鸱鸮,厥舅乃狼虎。
谰讼欲杀予,破家谢官府。
不禁毁璧痛,何啻茹荼苦。
【解析】
本篇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押平声韵。“七”字韵。
译文:七十岁的我吟诵着五言古体诗十首。我的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侥幸地像祖辈一样。贤和愚都挂在我的心上,嘲笑陶渊明敢效法杜甫的诗。长男最近寄书来说,长女已经化为泥土。嗟叹七十岁的人,哭悼四十个女儿。这女孩怀抱着恨很久了,嫁不到好人家。她的丈夫实际上像鸱鸮一样,他舅舅像狼和虎一样凶猛。诉讼诬告欲杀我,家破人亡谢官府。我不禁痛恨毁坏了我的美玉,比起受折磨的痛苦何止是更甚。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家庭悲剧命运的痛悔与不平,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命运的摧残。诗人在《示儿》中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此诗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诗以悲愤的心情,抒写了诗人对自己家庭的哀伤之情。
首联“五男三女儿,侥幸肖吾祖”,起句开门见山地指出自己有五个男孩三个女孩,这是幸事还是不幸的事呢?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说“五男三女儿”,二是说“侥幸”。前者是客观事实,后者则是主观感受,两者结合起来才显得真实可信。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出了自己家庭的情况:五个男孩、三个女孩。“侥幸”一词既表现了诗人的庆幸,又表现了诗人的感慨。一个“幸”字,道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个“肖”字,道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意。
颔联“贤愚挂怀抱,笑陶敢效杜”,紧承首联而来。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贤是愚,都挂在我的胸怀之中,我嘲笑陶渊明敢于效仿杜甫的诗。这里既有感叹,又有批评,既有自谦,也有自豪;既有自责,又有自慰,还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诗人把对儿女的期望寄托在陶渊明、杜甫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像古人那样有作为,但现实却是“笑”。诗人用“贤”与“愚”、“陶”与“杜”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儿女们的失望和不满。
颈联“长男近寄书,长女化为土”,写诗人长子来信,告知女儿已为尘土。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泪水如泉涌而出。诗人以“长男近寄书”开头,接着以“长女化为土”结尾,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比。前一句写长男的信使传来好消息,后一句写长女的悲惨结局。两句相互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对长女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尾联“嗟予七十翁,哭此四十女”,写七十岁的诗人痛哭四十个女儿。诗人用“嗟”和“哭”两个动词,表现了自己的悲痛心情;用“四十”这个数词来表明女儿们的数量之多,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痛苦和悲伤之感。尾联由前面的具体描写转入到诗人的感慨之中。诗人在感叹自己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时,也感叹女儿们的命运多舛。
整首诗通过写诗人对自己家庭悲剧命运的痛悔与不平,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命运的摧残。诗人在《示儿》中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此诗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诗以悲愤的心情,抒写了诗人对自己家庭的哀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