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感兴诗,本非得意作。
近人辄效尤,以诗言理学。
志南写柳吹,曼卿咏禽乐。
我翁盛称之,岂不物象托。
小巷旗夸酒,大贾褐怀璧。
喝咄野狐禅,未必实有得。
欧公不论文,孟子不言易。
平生守所见,弱冠至七十。
【注释】
晦庵:即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世称象山先生。
感兴诗:即感兴篇,是陆九渊的代表作之一。
近人:即后来的人或当代之人。
曼卿:指苏轼,字子瞻(1037—1101)。
喝咄:喝叱声。
野狐禅:指禅宗中的一些非正统的修行方法。
欧公:即欧阳修(1300—13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孟子:即孟轲(约前372—约前289),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人物,主张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因此弱冠也指三十岁。
【赏析】
此诗是陆九渊对近世学者模仿他作感兴诗的不满。诗人在序言中说:“晦庵感兴诗,本非得意作。近人辄效尤,以诗言理学。”他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是无意为之,并非有意为学,而那些后学者则是为了标榜学问而写诗。陆九渊认为,诗歌应该表达真实的感情,而不应成为学问的附庸。
首四句指出了当时文人模仿他的诗作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他们过于追求学问,忘记了诗歌的真正目的。诗人在此处表达了他对后学者的态度,认为他们只是表面上学习,而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诗歌的真谛。
接下来的八句是对那些仿效者的具体批评。诗人列举了苏轼和欧阳修的例子,指责他们只是表面上模仿,却没有真正理解诗歌的真谛。他批评他们的作品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而不是为了表达真实的情感。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诗歌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境,而那些只懂表面的人也永远无法真正理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