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
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
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
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
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
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
衰翁抱丹心,但恐将溘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理解其思想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本诗前四句是说“今”之所以能“知”到“古”,是因为“世有书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之所以知道古代的情况,是由于世上还有书籍和史书。”后四句是说“后”之所以信“今”,也是因为“有书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后来之所以相信现在的事迹,不是也有书籍作为依据的吗?”
中间四句是说韩魏公在治平年间(1028—1046),只修了《实录》,没有修《通鉴》。
中间二句是说韩魏公虽然“窃位十六年”,但并未奏理庙纪。这里的“窃位”指韩魏公曾任宰相等要职;“不奏理庙纪”是指未上奏皇帝的庙号、谥号。
中间二句是说咸淳、德祐年间,南宋政权已经灭亡,但“抑又可知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南宋灭亡以后,奸臣贾似道专权,国势更加危弱,这是可以想见的。
最后二句是说国家灭亡时,“邪正混”,“衮挞笔孰泚”,意思是说国家的灭亡,是邪恶与正直不分造成的,而当时那些用笔写历史的人们,也失去了自己的良知。
这首诗通过对韩魏公的评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认为韩魏公正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全诗议论明确,叙事简洁明了。
【答案】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
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
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
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
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
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
但恐将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