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隐君子,中年洛阳居。
击壤歌太平,洛人为结庐。
名曰安乐窝,花间行小车。
昔有贤宰相,退休寓洛都。
心乎爱此老,卜邻同里闾。
买园广其宅,至今传画图。
贤宰富彦国,隐君邵尧夫。
走也非隐君,贤宰今不无。
草草白云庵,隙地日自锄。
欲筑三两亭,冠盖延朋徒。
劝君可绿蚁,揣己无青蚨。
解剑肯指廪,芳名宜大书。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歌,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首句“昔有隐君子,中年洛阳居”描绘了一位中年的隐士在洛阳的居所,暗示着他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期,选择了隐居生活。
第二句“击壤歌太平,洛人为结庐”则描绘了他在洛阳的日常生活,他一边击壤唱歌,一边建造自己的居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第三句“名曰安乐窝,花间行小车”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居所的特点,一个名为”安乐窝”的地方,在花丛中行驶着一辆小车,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第四句到第七句则描述了隐士的邻居,包括贤宰相和贤宰,他们都是他的邻居,也是他的知己。他们的出现使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八句“买园广其宅,至今传画图”则揭示了他的慷慨和对艺术的追求,他买了一片花园来扩大他的居所,而且他的居所还被后人绘制成画。
最后几句则是对他的赞美,包括他的贤德、他的才华以及他的影响力,他用一句话结束了整首诗:“贤宰富彦国,隐君邵尧夫。走也非隐君,贤宰今不无。”这句话既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又表达了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