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人表吾尝疑,第一武王二伯夷。
我谓伯夷可第一,武未尽善宜二之。
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辅臣。
韩为夷颂范为写,三绝谁为什袭珍。
星奎运逾三百年,皇祐庆历诸钜贤。
逮至渡江乾淳后,珠题玉跋盈长篇。
范氏衮衮饶公侯,幽州栝州至苏州。
行军元昊惊破胆,义庄睦族春复秋。
子子孙孙居吴中,指李后人今黄龚。
锦囊偶贮此三绝,燕香夜寒吐长虹。
衮衣绣衣观且夸,故国乔木兴咨嗟。
大尹不吝归赵璧,祠以少牢复其家。
提学翰林索我诗,肯捐此宝真复奇。
授者良难受者易,即此可刊遗爱碑。
范文正公楷书昌黎伯夷颂平江李使君信之久藏真本以归文正远孙族长士贵祠以少牢复其家
班固人表吾尝疑,第一武王二伯夷。
我谓伯夷可第一,武未尽善宜二之。
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辅臣。
韩为夷颂范为写,三绝谁为什袭珍。
星奎运逾三百年,皇祐庆历诸钜贤。
逮至渡江乾淳后,珠题玉跋盈长篇。
范氏衮衮饶公侯,幽州栝州至苏州。
行军元昊惊破胆,义庄睦族春复秋。
子子孙孙居吴中,指李后人今黄龚。
锦囊偶贮此三绝,燕香夜寒吐长虹。
衮衣绣衣观且夸,故国乔木兴咨嗟。
大尹不吝归赵璧,祠以少牢复其家。
提学翰林索我诗,肯捐此宝真复奇。
授者良难受者易,即此可刊遗爱碑。
【注释】
《昌黎伯夷颂》: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铭体散文作品。
“班固”句:班固曾怀疑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第一句说:“我认为武王可以排在前面,伯夷则不能排在他前面。”
“退之”句:韩愈把这篇铭文放在第二的位置。
“希文”句:范仲淹把这篇铭文放在第一位。韩愈和范仲淹都是北宋初期的文学家。
“韩为”句:韩愈曾为伯夷作过一篇铭文。范仲淹也曾给范纯仁写了篇《伯夷叔齐颂》。
“三绝”句:这里指的是韩愈、范仲淹、欧阳修三人的文学成就,他们三位都是宋代的著名作家,被后人称为“文章三绝”。
“星奎”句:星宿星座运行了三百多年。
“皇祜庆历”句:皇祜和庆历年间有许多杰出的学者。
“逮至”句:到了南宋时期,又有很多像周敦颐(濂溪)、朱熹这样有学问的学者出现。
“衮衮”句:形容人才辈出。
“幽州”句:范仲淹在幽州任知州时,曾对老百姓很好,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幽州古循吏”、“苏武节度”。
“义庄”句:范仲淹在苏州任职期间,曾创办了一个义庄,用来救济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
“子子孙孙”句:范氏的家族成员很多,一直传到今天。
“锦囊”句:这里用一个典故来比喻韩愈的这篇《昌黎先生墓志铭》的珍贵和重要。
“衮衣”句:范仲淹曾做过宰相,所以人们称他为“衮衣宰相”。
“大尹”句:大尹是指地方长官,在这里指的是范仲淹。
“祠以”句:范仲淹曾经为他的父亲范纯粹修建祠堂,并祭祀他。
“提学”句:提学是指提举学校事务的人。这里指的是提学官要求范仲淹为他写首诗。
“肯捐”句:范仲淹很慷慨,他愿意拿出自己的珍宝去祭祀他的朋友韩愈。
“授者”句:这里的“授者”指的是赠送这篇铭文的人。
“即此”句:如果把这些珍贵的文字刻在石碑上,就能留传千古。
赏析:
本文是苏轼为范仲淹所写的祭文的最后两句。文中首先称赞范仲淹的书法,然后指出他的铭文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接着叙述了范家世代为官的情况,并赞扬了他们的功德和贡献,最后表明自己愿意将这段文字刻石铭记以示纪念。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赞美了范仲淹的才华和品德,也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