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野人见几早,发须不待秋风老。
脱身放浪烟水间,富贵功名尽除扫。
坐对渔翁交有道,青绫何似芦花好?
从时拜赐芦花人,自云不让今古贫。
高眠听梦梦更真,白月满船云满身。
起来拍手波粼粼,欸乃撼动人间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和语言风格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方法,如从题材、体裁、手法、语言等方面展开分析作答。

“高昌野人见几早,发须不待秋风老”,意思是:高昌的野人见到秋天就早早地换上了冬衣,他的黑发胡须也无须等到秋风的吹拂就已变白。这里以野人的白发暗示了季节的变迁,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脱身放浪烟水间,富贵功名尽除扫”,意思是:脱下世俗的枷锁,在烟波浩渺之间自由自在。富贵功名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

“坐对渔翁交有道,青绫何似芦花好?从时拜赐芦花人,自云不让今古贫”,意思是:坐在渔翁的旁边谈论着道理,那青绿色的绫罗不如芦花的好;如今朝廷赐予他芦花做衣服,他却说自己不比古代任何穷人差。这里的“青绫”指的是华丽的锦缎,“芦花”则是指自然生长的芦苇的花絮,两句诗表面上是说衣服的材质,实际上却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思想。

【答案】

译文:

高昌的野人见秋叶就早早地换上了冬衣,他的黑发胡须也无须等到秋风的吹拂就已变白。脱下世俗的枷锁,在烟波浩渺之间自由自在,富贵功名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坐在渔翁的旁

边谈论着道理,那青绿色的绫罗不如芦花的好;如今朝廷赐予他芦花做衣服,他却说自己不比古代任何穷人差。

赏析:

《芦花被图》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此诗前二句写高昌的野人看到秋叶就早早换上了冬衣,他的黑发胡须也无须等到秋风的吹拂就已变白。这是以野人的白发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二句写脱离世俗,在烟波浩渺之间自由自在,富贵功名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这两句表面是说衣服的材质,实际上是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思

想。第三四句写坐在渔翁旁边谈论着道理,那青绿色的绫罗不如芦花的好;如今朝廷赐予他芦花做衣服,他却说自己不比古代任何穷人差。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衣服的材质,实际

却是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思想。

这首诗前二句写高昌的野人看到秋叶就早早换上了冬衣,他的黑发胡须也无须等到秋风的吹拂就已变白。这是以野人的白发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二句写脱离世俗,在烟波浩渺之间自由自在,富贵功名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这两句表面是说衣服的材质,实际上是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思

想。第三四句写坐在渔翁旁边谈论着道理,那青绿色的绫罗不如芦花的好;如今朝廷赐予他芦花做衣服,他却说自己不比古代任何穷人差。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衣服的材质,实际

却是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思想。

王建(767—835)唐代诗人。字仲初。新乡(今属河南)人。出身寒微。大历末年,曾授右拾遗,世称“王补阙”。建与张籍友善,共同参加科举考试,连中高第。一度为淮南节度使

幕僚。建自言“为诗求 声病 ”,“务切精当”(见《唐才子传》)。其五七言歌行平易浅近,贴近生活和民间。而诗作亦以短篇见长。善于学习民间文学,继承并发展宫调体,多描写

反映人民疾苦。有《新乐府诗集》《词艳辨》、《古今词话》《唐音正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