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禅聚落。难免区区闲把捉。聚落安禅。佛祖常忧恐落缘。
山林纵卧。无虑无思真快活。纵卧山林。一点灵光无物侵。
【注释】
安禅聚落:指佛门。
难免区区闲把捉:佛祖常担心弟子们因为贪恋名利而烦恼。
纵卧山林: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躺着。
无虑无思真快活:没有忧虑和杂念,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点灵光无物侵:保持内心的纯洁,不受外界干扰。
【赏析】
《减字木兰花》是苏轼为颂扬佛教禅宗思想而写的作品。全词通过“安禅”、“聚落”、“林壑”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超脱尘世的佛家境界图,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崇敬之情和追求自然、淡泊生活的人生理想。
上阕从“安禅聚落”入手,表达了作者对于佛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间纷扰的无奈。“聚落”,指的是佛门修行者聚集之地,暗示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难免区区闲把捉”,则是说即使是修行者也无法避免世俗的牵挂和烦恼,只能不断地去抓住一些事物不放,以此来寻求心灵的安宁。这里的“把捉”一词用得巧妙,既形容了修行者内心的挣扎,又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对于名利的执着。
下阕则进一步展开了对佛家境界的描写。“山林纵卧”,描绘了一幅在山间树林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无虑无思真快活”,则直接点明了这种境界带给人们的愉悦感。在这里,作者用“快活”来表达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境界并非只是外在的安逸,而是源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接着,“纵卧山林”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特点——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独立。这里的“纵”字,既有放纵的含义,也有任其自然之意,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最后,“一点灵光无物侵”,则是说在这种境界中,人的内心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不会被外物所侵扰,始终保持着清澈和明亮。这既是对佛家智慧的象征,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整首词通过对佛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禅宗思想对作者人生观的影响。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咏叹佛法、赞美禅宗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