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过了清明,草痕深一庭新翠。光风信息,牡丹初褪,茶醾犹未。燕语清圆,梅英松润,困人天气。笑文园倦客,诗才减尽,犹□有,伤春意。
别有留春去里。小房栊、玉英双倚。天香浮动,朱衣乍试,铅华尽洗。一曲琵琶,轻拢挑拨,未觞先醉。又匆匆上马,蓝桥路隔,漫增凝睇。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清明过后,庭院新绿,花事未了的春景;下阕写留春小庭,玉英倚窗,天香浮动,朱衣乍试,琵琶轻挑,酒意未尽。全词借物抒情,抒发了伤春、惜春之情。

“等闲过了清明”三句,点明题旨,以“水龙吟”为题,是因“水”而得“龙”之状,又因“龙”而作“吟”。清明时节,天气晴好,万物复苏,草木萌生,正是赏春的好时候。然而词人却只字不提春光明媚,只说“草痕深一庭新翠”,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庭院里刚刚萌生的嫩绿,使人感到春天虽然来临,但生机并不盎然。这里运用拟人和反衬的手法,将初露头角的春光写得十分含蓄。接着描写花事未了的春景。“牡丹初褪”四句,描绘庭院中牡丹花虽已开到一半,但尚未完全凋谢的景象。这四句是全词的上片。

过片“燕语清圆”一句,点出燕子已经归来,并且开始鸣叫,说明春天已经来到。紧接着用“梅英松润”两句,进一步写春风送暖,梅花和松树都已返青,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困人天气”,指天气转寒,令人感伤。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总领全篇。“笑文园倦客”二句,写文人对春天的感受。文园即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故居,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赋《子虚赋》描写楚王游猎之事。“笑”字写出了作者对司马相如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失望。

过阕最后三句写留春的小庭。“别有留春”一句,表明词人要留住春天,但留春无术,只好“小房栊”,在窗前观赏庭院中的美景。“玉英双倚”一句,点明所观之物:玉英就是蔷薇花。蔷薇花在春季开放,花色红白相间,清香扑鼻。词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倚”字,写出蔷薇花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使蔷薇花更加娇艳可爱。“天香浮动”两句,由蔷薇花联想到牡丹花,说牡丹花开得正盛,香气四溢,令人心醉神迷。“朱衣乍试”,是说穿着朱红色衣服的人正在尝试着穿这种香味浓郁的蔷薇花衣。“铅华尽洗”一句,意思是穿上这样的衣裳后,连脸上的脂粉都洗掉了。“铅华”,即胭脂,泛指女子的化妆品。这一句写出了蔷薇花的香气沁人心脾的程度。“一曲琵琶”三句,写词人听琵琶曲时的情态。琵琶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它发出的音乐声清脆悦耳,能够引起人的共鸣。“轻拢挑拨”,是指弹奏琵琶时的动作。“未觞先醉”一句,是说还没有喝酒,就醉得不想喝了。这一节写的是听琵琶曲后的情态。“又匆匆上马”,是说听了曲子之后,又急忙骑上马去赶路。“蓝桥路隔”四句,写词人离别长安的情景。蓝桥在长安东面,传说是唐时一位名叫崔护的书生在此遇见一位仙女而结下姻缘的地方。词人在这里以崔护自比,说自己像这位仙人一样,虽然也曾有过一段美好的姻缘,但由于路途遥远,现在不得不匆匆地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清明过后,庭院新绿,花事未了的春景。“等闲过了清明”,“等闲”二字写出词人的悠闲心情。词人似乎想抓住春天的美好时光,但无奈春光太美,稍纵即逝,所以只好叹息。接着描写花事未了的春景:“草痕深一庭新翠。”这句是说春天虽然来到,但是新生的绿色还不太浓密。接下来描写花事未了的春景:“光风信息,牡丹初褪,茶醾犹未。”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东风送来了春天的信息,但牡丹花还未全部开放,茶花也还未盛开。“燕语清圆”一句,点出燕子已经归来,并且开始鸣叫,说明春天已经来到。“笑文园倦客,诗才减尽”,“文园”指的是汉时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居。“倦客”指的是司马相如。“诗才减尽”是说他的诗歌才华衰退。这几句是说春天到来后,司马相如已经感到厌倦了官场的奔波劳碌。

下阕写留春的小庭,词人想要留住春天,但留春无术,只好“小房栊”,“玉英双倚”。 “天香浮动”,是说蔷薇花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朱衣乍试”,是说穿着这种香气浓郁的蔷薇花衣的人刚试穿完,便觉得连脂粉都洗去了,形容香气浓郁。“一曲琵琶”,“轻拢挑拨”,是说弹奏琵琶的人弹奏着优美的乐曲。“未觞先醉”,是说还未喝酒,就醉得不想喝了。“又匆匆上马”,是说听了曲子之后,又急忙骑上马去赶路。“蓝桥路隔”,是说听到美妙的音乐后,又急忙骑上马去追赶自己的恋人。这几句写词人听琵琶曲后的情态。

全词借物抒情,抒发了伤春、惜春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