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对衰草,地凉凝露华。
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
山馆无宿伴,秋琴初别家。
自怜千万里,笔砚寄生涯。
宿山馆
介绍
。
《宿山馆》是清代诗人陈维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
诗歌内容
宿山馆
一枕秋声到梦中,半窗残月照孤篷。
清泉石上流人影,古木云间见雁踪。
坐对青山无一事,静听流水有无穷。
明朝酒醒何处是?满地黄花独自红。
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图景。首句“一枕秋声到梦中”开篇即以清冷之声入笔,营造出一种寂静无声、思绪飘渺的空间感。“半窗残月照孤篷”,次句点明时间与地点,“残月”暗示着夜晚和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颔联“清泉石上流人影,古木云间
相关推荐
宿山馆 寂寞对衰草,地凉凝露华。 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 山馆无宿伴,秋琴初别家。 自怜千万里,笔砚寄生涯。 注释: 对:面对,面对 衰草:指秋天的野草已凋零。 地凉:天气寒冷。 凝露:凝结的水珠。 华:光彩。 月中:月亮之中。 风落:风吹落。 客前:客人面前。 山馆:山上的馆舍或别墅。 无宿伴:没有伙伴。 别家:分别了家。 自怜:自叹不如。 千万里:形容离家乡很远。 笔砚:写字
山馆夜话 山馆日已沉,门前犬吠云。 月下僧归路,风中水声鸣。 潭前千嶂吼,枕畔一床冰。 身在危峰上,何惧险阻生。 注释与译文: - 山馆在山下,日落时分天色已经暗了,我停马进入山馆准备休息。 - 我在门外听到狗叫声从远处传来,原来是隔云的邻居家在叫唤自家的狗。 - 我在月光下走下山来,发现有僧人正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身影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 我站在潭边听那千座山峰在夜晚的咆哮声
【诗句释义】 1. 且喜破窗明有月,不嫌坏壁暗无灯。 “且喜”:庆幸,喜悦。“破窗”,即破旧的窗户。“有月”:即有月亮。“不嫌”:不介意,不嫌弃。“坏壁”:破损的墙壁。“暗无灯”,即没有灯光。 2. 解衣就枕方成寐,渡涧穿林忽梦僧。 “解衣就枕”:脱下衣服上床睡觉。“方成寐”:才睡着。“渡涧”:渡过山间的河流。“忽梦僧”,忽然梦见和尚。 3. 一榻寒云身卧水,半宵急雨竹敲冰。 “一榻”:一张床铺
宿山馆 烟萝断处初逢舍,云竹疏时忽见灯。 崄磴未归樵坞叟,破庵已去诵经僧。 暗龙吟罢庭无月,寒狖啼来谷有冰。 君看床头铁鳞甲,雨痕苔晕几千层。 解析与译文: 1. 第一句:“烟萝断处初逢舍。” - 注释:烟雾缭绕的藤萝在一处被切断的地方刚刚遇到一座小舍。 - 赏析:这句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云雾中的小屋若隐若现,给画面增添了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2. 第二句:“云竹疏时忽见灯。” - 注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倦客待沽山下酒,饥童先上灶头灯。 - 注释:倦客指的是旅途劳累之人,等待在山下购买酒来解渴;饥童则指饥饿的孩童,已经点燃了灶台上的灯准备吃饭。 - 译文:旅途疲惫的人正等着山下的酒来解渴,小孩子们已经点亮了灶头上的灯准备吃饭。 2. 行经怪穴思防虎,坐听疏钟欲访僧。 - 注释:经过一些奇怪的洞穴时,担心会有老虎出没;坐下听远处传来的钟声,想要去找一个和尚谈谈。 -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宿山馆 注释:在山中的旅馆住宿。 译文:在山上的旅馆过夜。 好勇不须探虎穴,爱奇何用点犀灯。 注释:好勇,喜爱勇敢;须,必须;探虎穴,指冒险进入危险的地方;爱奇,喜爱奇异的事情;何用,为什么要;点犀灯,点亮犀牛角制成的灯具;这里比喻追求奇异的事物。 译文:喜欢勇敢不需要冒险探入危险的洞穴之中
【注释】 龙归潭面千寻黑:形容潭水深邃,如一条巨大的黑色巨龙盘卧在水面。 虎视林隈两炬灯:形容树林间两个火把发出的光芒犹如凶猛的老虎眼睛,让人感到恐怖。 执爨正燃吹饭火:形容炊事用具正在燃烧做饭,火光闪烁不定。 乞餐恰值寄眠僧:意为此时刚好有僧人来求食。 倦听雨后诸岩溜,渴忆春前一片冰:意为在雨停之后,听着山涧流水的声音;口渴时,又想起春天之前,山上结出的冰。 卧看满山红日晓,碧瑶城阙郁千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以及手法和语言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 “宿山馆”,即住在山上的宾馆。 “好云入座邀为伴,野火当门借作灯”,意思是:好云在天,我邀请它作伴,野火在门旁,它借给点烛光。好云和野草火都是诗人所喜欢的,这里用好云喻意好客的诗人,用野火比喻清高脱俗的诗风。 “汲水卖来樵舍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来回答。 “厨头火灭童偷饭,梁上巢空鸟避灯”的意思是:厨房里,灶头的火已熄灭,孩子们偷吃剩饭;屋顶上有只鸟窝,鸟儿飞了。 “入夜更无同舍客
宿山馆 解鞍息马夜将深,倦兴贪眠辄废灯。 感物忽惊尘世事,谈真却忆旧山僧。 当峰豹寝方潜雾,隔涧狐鸣若渡冰。 此处不唯饶物怪,从来歧路险层层。 【注释】: 1、山馆:指在山上建的客店或旅舍。 2、解鞍息马:指卸下马鞍,让马匹休息。 3、废灯:熄灭灯光。 4、忽惊:忽然感到惊讶。 5、谈真:谈论真理。 6、豹寝:指豹子藏身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山峰。 7、隔涧(jiàn)狐鸣:形容山谷中的回声
宿山馆 远村樵采皆归舍,近涧人烟已上灯。 黍饭未炊催秣马,蕨羹初熟喜逢僧。 兽争食斗牙磨血,鸟近泉栖羽刷冰。 若到红尘人见问,不将水溜结为层。 注释: - 远村樵采皆归舍:远处的村庄里,打柴的人和采药的人都回家了。 - 近涧人烟已上灯:靠近小溪的地方,人家的灯火已经点亮。 - 黍饭未炊催秣马:还没煮熟的黍米饭催促着马匹准备出发。 - 蕨羹初熟喜逢僧:用蕨菜做的羹刚刚煮好,就高兴地遇到了僧人。 -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四句写山馆夜景,后两句抒写山中隐逸之情。诗中“野月”点出了时间是夜晚,“移床就不妨”表明诗人很自然地就着月光在室外的床上睡觉。“花阴”、“松罅”都是写环境的幽静。“招隐歌山鬼”,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吟诗寄草堂”则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山馆,但却有志于隐逸山林。最后两句“萧条孤馆意,梧叶响难忘。”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答案】 译文 夜幕降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朝出”的意思是“早晨出发”;“暮归”的意思是“晚上归来”。这两句是说诗人早晨离开山馆时鸟儿还在鸣叫,傍晚归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清梦不离山,还踏苍苔径”,是说作者在睡梦中也常常梦见自己还在山上行走,脚下踩着的是那片青草。“苍苔”指青色的苔藓,这里指山路上的青草。这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