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耻炫耀,深智甘蒙晦。
所以德业新,闇然日光大。
一时师教谊,百世仰风裁。
岂比迷识人,恃能多自怀。
自警
介绍
。
《自警》是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其诗集《日本国志》,该诗以“自我反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诗歌内容:
- 首句:“我欲为文辞万古新。”
- 第二句:“却道人情似磨镜。”
- 第三句:“自警须防过客欺。”
- 第四句:“他年谁料,青云直上高。”
诗歌解读:
- 首句“我欲为文辞万古新”:表达了作者想要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的愿望。
- 第二句“却道人情似磨镜”: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现实如同一面镜子,人们在其中被无情地剖析和拷问。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相关推荐
【注释】 自警:自我警戒。炫耀:显露、显示。蒙晦:隐藏、不显。暗然:昏暗的样子,这里指光明的。德业:德行,功绩。闇然日光大:意思是说,有如太阳般明亮地照耀着世人,照亮了世间的道路。师教谊:教师的教育情谊。百世仰风裁:千百年来仰望他的风范和行为。迷识人:不明事理的人。恃能多自怀:依靠自己的能力而自夸自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勉之作,表达了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首联两句写诗人自己不愿炫耀才华
【注释】 自警:自己警戒。 静退:指在安静的环境中退隐生活。 终然习气:最终的恶习未完全除去。 有无:有和无,指对事物的认识。 梦觉:睡醒以后,即“悟”。 得力:得到益处,指领悟、领会。 莫教:不要。 匆匆去:急急忙忙地去。 枉:徒劳、白费。 【赏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诗人劝告人们应该虚心地学习,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地努力,才能有所进步
《自警》 忿燥肝或裂,惧剧胆能破。 吾身幸无苦,及兹无乃过。 虚中阅万物,谷响聊应和。 可令蟆蚀月,竟作蚁随磨。 根危实易感,骤咽忽已唾。 何当安如山,持用警昏惰。 注释: 1. 忿燥:愤怒烦躁。肝:指心。或:或许。 2. 惧剧:恐惧剧烈。胆:指心。 3. 吾身:指自身、自己。幸:庆幸。苦:苦难。 4. 虚中:空虚之中。阅:观察。万物:指天地万物。 5. 谷响:山谷中的回声。聊:姑且。应和:应答
【注释】 自警:自己警戒。 清澄寂灭海:指心境清静,如海洋一样深广。 明净涅槃天:指心境明净,如天上的极乐世界。 到此方知乐:意思是说到了清净的境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休耽浊睡眠:不要沉溺在世俗的享乐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修行,自我警示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清澄寂灭海,明净涅槃天”的清净境界来告诫人们,只有到了这样的境界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并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世俗的享乐之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自警》。 译文: 古人离去后音容已寂,何处寻旧迹。 看草遍北邙山,骷髅犹来丘垄积。 那堪此地日黄昏,长途万里伤行客。 只知恩爱动伤情,岂悟区区头已白。 莫嫌天地少含弘,自是人心多褊窄。 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 贪声恋色镇如痴,终被声色迷阡陌。 休言七十古稀有,最苦如今难半百。 闻道蓬宫仙子闲,红尘不染无瑕谪。 日月迟迟异短明,三峰秀丽皆仙格。 女萝覆石蔓黄花
【译文】 同道中有人追求长生不老,一味的运气调养,徒然有益。要知道下手向无为,不要学迷途的乞丐赖针炙以延年益寿。 【注释】 自警:自我警惕。 同人有志觅长生,运气休粮徒有益:同道中有人追求长生不老,一味的运气调养,徒然有益。 须知下手向无为,莫学迷徒赖针炙:要知道下手向无为,不要学迷途的乞丐赖针炙以延年益寿。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于一些求仙问道者的一种警示。作者认为他们一味的运气调养
【注释】 堕发:指剪去头发。团扇阨(è):团扇,用羽扇或纸扇,扇风驱暑;阨,通“遏”,止。病退:因病休假。筇(qióng):竹制的手杖。圣道:指儒家的道德、修养之道。功殊浅:功夫尚浅。尘缘:俗世的牵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中写给友人的书信,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佛道的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堕发满晨梳,荒畦入晚锄”描绘了诗人清晨梳头、傍晚除草的日常生活情景。这里,“堕发”指的是剪去头发
【解析】 1.放翁:指陆游。2.徂(cú)岁:一年,指一年的光阴。3.社栎(lì):柞树。4.苦吟:苦声吟咏。这里指苦心作诗。5.拍蚊:用扇子打蚊子。6.引水动机心:指以引水为乐。7.老耄(mào):年老。8.忠言(yán):正直的劝告,规劝。9.“抵万金”:价值连城。 【答案】 译文: 我本庸庸碌碌,又一年又匆匆地过去了。 那棵柞树终究无用,秋天里只有秋蝉在苦苦吟唱。 扇子拍打蚊子,违背了杀戒
自警 乳烹佛粥遽如许,菜簇春盘行及时。 草木欣欣渠得意,乾坤浩浩我何私。 怀材所忌多轻用,学道当从不自欺。 旦莫置规君勿怪,修身三省自先师。 注释: 1. 乳烹佛粥:用牛奶煮成的佛粥。乳烹,指用牛奶煮食物。 2. 菜簇春盘行及时:春天的菜肴堆叠如盘,摆放得恰到好处。 3. 草木欣欣: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4. 渠得意:渠,他/她/它。得意,形容心情愉悦。 5. 乾坤浩浩:指天地广阔无垠。 6.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人生非金石,寿夭不自知。” - 注释: 比喻人的生命如同脆弱的金石一样易损。 - 赏析: 诗人用“金石”比喻人的坚强或坚硬,而“寿夭不自知”则是说人无法预知自己的寿命长度,反映了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测的哲理。 第二句:“一日复一日,亦或至耄期。” - 注释: “一日复一日”意味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耄期”指老年。 - 赏析: 这句表达了时间无情地流逝
【注释】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自警:自我警惕,自我勉励。管葛:管仲和诸葛亮,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妄意慕:妄图模仿。管(guǎn):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人。 晚节:晚年。虽知难:虽然知道很难。犹觊终一豁:仍然希望最终能有所突破。 悲哉老病马:可悲的是这匹马老了。老病马,指衰老且有病的马。解纵:解开缰绳。谁复秣(mò):还有谁能喂它呢?解纵,放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绍兴任上所作的。他当时已进入暮年,面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写下了这首七律。全诗语言平易、朴素、自然,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 首联“生世如梦境,淹速无定时”二句写自己对人生如梦的认识。人生在世像一场大梦,而时间却总是无情地流逝,无法预知何时会结束。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 颔联“少壮不可恃,况汝迫耄期”二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
这首诗的大意是提醒人们不要过度地看书和写作。过度地看书和写作会消耗我们的精神力量,导致疲劳和懊悔。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精神和视力,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自警(自我告诫) 2. 看书勿苦多,多看目力眊。(不要过于沉迷于书本,以免视力受损) 3. 作文勿苦多,多作心力耗。(不要过多地写作,以免消耗精神力量) 4. 初虽莫觉悟,久乃成悔懊
注释:世俗的尘垢容易使人受到污染,所以人的心灵和心胸必须保持清洁。你看那位生活在四明山的老人,他的心像冰一样透明清澈,能像秋天的月亮一样映照出他纯洁的心灵。 赏析:诗人用“冰壶”比喻自己的心,表明自己清心寡欲,不染世俗尘埃。四明山是浙江余姚县的一座名山,山上有座道观叫“天柱观”,相传晋代道士许逊在这里修道炼丹,后隐居山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隐逸山林,追求高洁人生的思想感情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愤激。 “笔枯砚燥自伤悲,文体全关气盛衰。”首联两句点明题意,抒发了诗人因政治黑暗而产生的忧国忧民之悲。笔枯砚燥自伤悲,用典自《晋书·陆机传》“每有美文,常废书而叹曰:‘时乎!时乎!’至中夜,乃命仆登床,以纸如泥,遂竟一篇”句。文体全关气盛衰,用典自《汉书·扬雄传》“其文章县象天则,虽当世宿儒,弗能易也”句。“气盛”
注释:司马相如在赋中略加讽刺,子鱼在《诗经》之外又听到三个故事。《诗经·小雅·鹿鸣序》:“昔者先王欲以礼乐立人之国,而事之不能也。”孔颖达疏:“言礼乐所以立人国者,是谓礼以别尊卑贵贱,乐以和民声,使人上下相亲而不相害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礼乐文化的思考和对古代先哲的怀念。诗人通过对司马相如、子鱼等人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礼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慨。同时
【注释】 自警:自我提醒,自我警告。 性地栽培:本性中的天性。 是非:对错、是与否。 理欲:理,道德;欲,欲望。 谨于初:谨慎在最开始的时候。 孔颜:孔子和颜回,都是儒家学者,代表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乐地:快乐的境界。 诚明:诚实和明智。 静定:内心平静安定。 书:学问。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自警之意。诗的前两句说,要培养自己的天性不容易,对错和欲望要在最初时刻就谨慎对待。第三句则表示
【诗句解读】 1. 忆昔为小官,位卑职易营: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为一个小官,职位虽然低微,但工作却需要精心筹划。 2. 朋知喜其勤,民口亦见称:同僚和朋友因为自己的勤奋而称赞,民众也因为政绩而认可。 3. 中间忝台谏,已觉言难行:在担任监察官员时,由于言语难以表达,感到了言辞的困难。 4. 然赖识者恕,尚谓无攲倾:然而有理解的人宽恕我,认为我没有倾斜或偏颇。 5. 数年忽遭遇,用大过其能
这首诗是一首自警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 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 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 注释: -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 -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而过,一天过去就似乎变成了昨天。 - 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 -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自勉之作,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世事的清醒认识和对自然的热爱。 “垂老方知悟昨非,野情长与世情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才逐渐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而他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却一直与世不同。这里的“垂老”指的是年老,“悟昨非”则是领悟到过去的错误。 “可堪青镜生华发,莫遣缁尘点素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头发已经花白,这让人感到悲哀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自警” - 关键词:自警 - 解释: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反思和警醒。"自警"意味着自我反省,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挑战。 第二句:“齿豁头童六十三” - 关键词:齿豁头童 - 解释:这里的“齿豁”形容了年岁增长带来的牙齿磨损,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而“头童”则暗示年轻时的稚气未脱,仍保持着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自警》。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自警:自我警告,提醒自己不要迷失方向。 2. 饮光迹乐章,形天舞干戚:饮酒作乐,舞动干戚(古代武器),表现出放纵的生活态度。 3. 业从定中现,死作生时剧:事业和成就都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一旦内心动摇,无论生死都会感到痛苦。 4. 习气苟尚存
【注释】 自省;自警。 自警:自我警醒,提醒自己。 平生:一生。 多歧:指道路复杂。 寸灵:指心中所思。 致察:明察。 知非:认识到自己的不是之处。 行藏:行为和处世。 乘机:抓住时机。 仁义:儒家的道德准则。 见效迟:效果来得慢。 静里工夫:在安静的时候下功夫。 动处:行动中。 防微:预防微小的事情。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自警”的阐释。作者认为学问之道,虽然有诸多歧途,但只要心有所向
【注释】 ①观生:指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 ②钩鱼:比喻事物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③人情:指世情。 ④卷舒:形容事物变化不定、不固定。 ⑤自应:自然。 ⑥端合:正好。 ⑦灵台:指心,心灵。 【赏析】 此诗写自己读书学习,以圣贤为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和抱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苦闷。 首联说,每日坐在寒檐下,专心致志地研读圣贤之书,观察事物的变化,就像挂钩上的鱼儿一样
这首诗是作者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通过自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第一句“读书悟至言”,意思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言辞中的道理。这里“至言”指的是深刻、正确的言论,是作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言语的理解。 第二句“反躬屡紬绎”,意思是反复反思,多次推敲。这里“反躬”指的是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紬绎”则是反复地思考和推敲。 第三句“颇谓无他岐
【注释】 ①自警:自我警戒。②悦而不绎非真悦:高兴而不明白道理,不是真正的高兴。③从而不改岂实从:由此而不改变做法,怎能算是真的听从了?④刍荛下询迩言察:向老百姓征求意见以考察事物,⑤用中执两慎登庸:运用中庸之道,慎重地任用人才。⑥庸:通“容”,容纳。⑦刍荛:指平民百姓。⑧迩言:近民之言。⑨识:了解。⑩执两:持中。⑪慎:谨慎。⑫登庸:任用。⑬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古代礼仪。⑭克己复礼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