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
安知九江滨,自有三峡壮。
层崖合飞流,深谷呀百丈。
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
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
划为双门关,拔作两城障。
乔林叠帷幄,怪石蹲犀象。
高泉落其间,快若翻瓮盎。
雷动正轰磕,龙吟更悽怆。
萦流十里间,馀怒犹奔放。
诗人细评品,价出瀑布上。
山祇苦闷蓄,可探不可望。
我来搜奇古,秋色正明亮。
初观虽震慑,少定亦恬荡。
复值朝日升,光景相荡漾。
如倚明月宫,俯看银河浪。
三峡桥
介绍
《三峡桥》是宋朝文学家黄诰的作品。
《三峡桥》的原文描绘了三峡桥上的风景及其所引发的感慨,诗中对三峡桥的壮丽景象和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关推荐
【注释】 三峡桥:指庐山大瀑布的上游峡谷。 庐山到此深:指庐山到这里很深。 面面皆叠嶂:山连山,重重叠叠。 安知九江滨:怎么知道九江边上有这样大的瀑布呢。 自有三峡壮:只有这里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层崖合飞流:层层的悬崖上,飞瀑直泻而下。 深谷呀百丈:峡谷深处,深不见底。 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据说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形成了瀑布,形态各异。 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
注释:在三峡桥边散步,杖屦游赏,我怀疑自己已经到了夔州了。想要题诗赞美真实的三峡风光,但深感自己的词源不够充沛、奔流不息。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游览三峡时的感受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疏学浅的自知之明。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 “滟滪瞿塘在眼前,便应从此上青天”:在滟湑和瞿塘两山之间,眼前就是三峡的入口。我应当从这里登上青天。滟湑,即滟滪堆,位于瞿塘峡口,是长江上一个突出岩石。瞿塘峡口,江水湍急,两岸峭壁陡立,故有“滟湑”之称。 译文: 眼前的滟湑和瞿塘两山,就从这儿进入长江吧! 秋风脱叶随流而下,好像有十只船出了峡。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站在三峡口时,面对壮丽的江山所发出的豪迈的感叹
三峡桥 万马战空山,声驰宇宙间。 窥高增健大,照勇怯孱颜。 洗石无千古,招僧过一关。 不知平去易,何似倒流艰。 翻译: 三峡桥 在万马奔腾的山中,声势浩大,传遍了整个宇宙。 从高处望去,这座桥梁显得更加高大雄伟,映衬着勇者无畏的气概和懦夫的怯懦之态。 清洗石头后,似乎已经过去了几千年,而招来的僧人却只是匆匆一瞥。 不知道平坦的道路是那么容易,为什么倒流的河流这么艰难? 注释: 三峡桥
三峡桥 我昔曾作云安行,道逢除书还玉京。 至今遗恨不一到,与听三峡流泉声。 注释:我过去曾做过云安县的官,在路上遇到皇帝下发的诏书。至今留下遗憾没能及时接到,只能聆听三峡的流水声。 此来又谪武昌去,庐山当道欣所经。 注释:这次又被贬谪到了武昌,经过庐山时感到很高兴。 栖贤寺前小三峡,拭目便觉增双明。 黄牛明月坐中见,瞿塘艳滪森相迎。 注释:栖贤寺前的三峡景色让人振奋精神
【注释】 三峡桥:即三峡桥。在今湖北宜昌市北,长江上。 太行擘破黄河出:形容山峰耸峙,如太行山劈开黄河流出。擘破,分开。黄河,指黄河的支流。 赑屃(bi xi):古代传说中一种能背负四岳四方的神兽。 老龙抱宝正鼾睡:形容山势雄峻险要。老龙,喻指三峡一带的高山峻岭。抱宝,喻指山间藏有珍宝;也比喻峡谷中水流湍急。 地底黑风:指峡谷中的狂风,因峡谷狭窄,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形成旋风。黑风,暗喻狂风。
三峡桥 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 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 陆公泉在犹堪汲,五老峰高不易招。 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 注释: 1. 倦游:厌倦了游览。 2. 华发:指年老的头发。 3. 萧骚:形容忧愁悲苦的样子。 4. 长夏:漫长的夏天。 5. 陆公泉:指庐山上的一个泉水。 6. 五老峰:庐山的一座山峰,因其形状似五位老人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庐山风光的诗作
【注释】: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 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 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桥的高大、雄伟,来表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桥,后两句写景致,最后归结到“谁信”二字上,意在表明自己的志向。 首联“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写桥的气势。这里以神龙比喻桥
【注释】 三峡桥:指长江三峡附近的一座古桥。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蟠龙:盘旋曲折。 马足:指马蹄声。惊起:被马蹄声惊醒。 倏忽:极短的时间。五老峰:在四川奉节县东,是著名的山峰。 【译文】 长江三峡边古老的桥,道路不通只能走水路。 水深石怪,江流曲折,好像有龙在盘旋。 一听到马蹄声,所有的动物都惊慌而逃。 忽然间,云层遮蔽了五老峰,景色变幻莫测。 【赏析】
【注释】 三峡桥:作者任南丰县令时所建。 绂(fú):同“服”。 白鹿书院:在江西南丰,作者曾在其下读书。 小舆:轿子。竹径:竹制的小路。 飞梁:高悬于水中的石桥。截截:指桥上石梁如飞龙般直冲而下。 蛟龙:这里比喻瀑布。卷:吞食、席卷。 晋阳:山西太原,晋代的都城,三板:指晋阳城下的汾河。 手摩题石:指摩挲着石壁上刻有文字的碑碣。 端是:真是。晋阳
【注释】英云皓雨:形容云雾缭绕,雨丝纷乱。明蠲:清澈明亮。拟把谷帘从黜降:拟将谷帘的流泉贬斥为低下的泉水。超迁:提升,迁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人间第六泉的颂扬。诗中运用比喻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写“第六泉”景色清丽,令人心旷神怡;第二句则以拟人化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第六泉”比作一位高洁、清纯的美人
【注释】 1.三峡:指长江的三个峡谷口,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2.银河:天上银河。 3.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4.洪波欲渡:指大江水势浩大,无法渡过。 5.以鹊为桥:用喜鹊搭成的桥。 6.庐山:指庐山瀑布。 7.烛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名。 8.烛龙无行迹:比喻没有踪迹。 9.六月:夏季,指端午节。 10.巨斧:巨大的斧头,指砍山的斧头。 11.长桥:高架在两岸的桥梁。
这首诗是李白的《三峡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陟山须到颠: - 陟山:攀登山。 - 须到颠:必须到达山顶。 - 注释:形容山峰高耸,需要攀登至顶端。 2. 寻水须到源: - 寻水:寻找水源。 - 须到源:必须到达水源。 - 注释:比喻事物的根本或起源,强调要深入探究事物的真正含义。 3. 我从泉源来: - 从泉源来:源自泉水之处。 - 注释:比喻事物的起源或发源地。 4.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对瀑布、飞梁、峡谷、水流等自然景观的观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五里闻瀑声,轰若车千两(注释:五里之内就能听到瀑布的声音,声音如战车行驶般响亮) 溪回见飞梁,穹若虹百丈(注释:溪流曲折处可见飞桥,桥像彩虹一样高悬百丈) 众流会三峡,峡门扼其吭(注释:众多的水流汇聚在三峡,峡谷入口如同咽喉扼住了它们的喉咙) 建瓴沸惊湍(注释:水势汹涌如建瓴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