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饭驱儿候暖耕,塍泥滑滑不堪行。
如何说得农家苦,雨笠风蓑过一生。
和颜长官百咏
介绍
《和颜长官百咏》是宋代诗人朱继芳的作品。
《和颜长官百咏》,又名《和韵颜公祠诗》。绍定五年(1232年),欧宁人、进士朱继芳赴德化任职,在晋谒长官祠并读颜诗后,以次韵作《和颜长官百咏》,寄寓对桐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官的敬仰之意。
相关推荐
【注释】: 1. 裹饭驱儿(wèi fàn qū ér)候暖耕:把米饭包在布里,让孩子们在外面等。候,等待,等候。候暖耕,等天暖和了再耕。 2. 塍泥滑滑不堪行:田埂上的泥土湿漉的,很滑,不能行走。塍,指田埂、田界。 3. 如何说得农家苦:怎能说得出口农家的辛苦? 4. 雨笠风蓑过一生:顶着风雨的斗笠,穿着蓑衣度过这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语境,把握意象,仔细审题选准诗句,然后应抓住全诗的中心思想,填写与中心意境相合的诗句,同时注意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使用技巧、情感色调等。本题中重点注意“馌”“舂”“麦”等词语的书写。 【答案】 ①妇女在田间劳作,丈夫还在田头劳作;②夜晚,碓声隆隆地舂着粮食;③想什么时候能够吃饱肚子啊?④秧苗青青
注释:淡黄色的竹纸用来书写蠲免逋欠,白纸仍要征收不种谷物的租税。经营生意还嫌时间太晚,官府哪里会问有钱没钱的问题。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深刻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官府中任职的经历,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首句“淡黄竹纸说蠲逋”,描绘了官府使用的淡黄色竹纸来书写蠲免逋负的文字,这反映了官府在处理赋税问题时的态度和方式。接着,“白纸仍科不稼租”
【注释】 和颜长官:作者自指。百咏:指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共一百首。编茅为屋,指用茅草盖成房屋;荻为帘。老小团栾苦乐兼:全家团结和睦,共同分享快乐或分担忧患。丁:成年男子。犹未了:还没有完全解决。家口:家庭人口,即家庭成员。堪添:能承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其生活状况的诗作。前半部分描绘了作者与家人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 头白村翁尚把锄,瓶中那复斗升储。 午餐减与饥乌食,却愧家人问有馀。 译文: 年迈的村民还在田间劳作,他的家里面却空无一物。午餐的食物甚至不如饥饿的乌鸦,他反而担心家人会问他还有剩余的食物吗?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穷但勤劳的老人的形象。诗中的“头白村翁”形象地描绘出老人年老体衰但仍在辛勤劳作的场景,而“瓶中那复斗升储”则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家中的贫瘠
这是一首描写劳动妇女生活的小诗。 四月官场入纳时,乡耆旁午上门追。 意思是说四月的时候,官府征收租税,乡村的长老都去收,连成天在家织布的女人都要出门接受。 请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 意思是说请看这位穷苦的女人,她整夜在织布机前工作,身上一点装饰都没有。 注释:百咏:指许多诗歌。纳:征收。旁午:连续不断。无挂一丝:一点装饰都没有。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农村中贫困妇女辛勤劳作的情景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和颜长官的许多诗作。 肠随丝断手生胝:形容织布辛苦,手指磨出老茧。 羡杀星边织女机:羡慕天上织女的织布机,因为地上的人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 借问输官零落否:借问官府中的布匹是否已经全部用完。 儿郎寒冷且无衣: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衣服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首句“肠随丝断手生胝”描绘了织布人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织工艰辛生活的同情
注释:农父(农民)的眉头上聚集着百种忧虑,雨水愁苦而干旱愁苦。龙神和社鬼都在烧香祈祷,希望秋收时能有个好收成,让农人睡得安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农人辛苦生活的诗,通过农父的百念攒和龙神、社鬼的烧香祈雨,表达了农人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揭示了农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和辛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意象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首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和颜长官百咏”是这首诗的第一句,交代了这是诗人为颜长官所作的一首百咏诗。“客户耕田主户收”是第二句,描绘了农田里的景象。“螟蝗水旱百般忧”是第三句,描述了农民遭受灾害的情景。“及秋幸有黄云割”是第四句,描绘了秋天收获的情景。“债主相煎得自由”是最后一句
注释:我带着鸡豚趁着清晨的空闲,来到了这荒村。这里有几户人家,他们都是田园的主人,我愿意将这片土地留给我的儿孙后代,让他们书写契约书。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他带着鸡豚来到荒村,与村民们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农耕生活。他发现这些人家都是田园的主人,于是决定将这片土地留给他们的儿孙后代,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注】:和颜长官,指唐代颜杲卿。百咏:诗一百首;这里泛指诗作。 红雨声乾未作泥(译文):春雨过后,地上的泥土还带着湿气,没有完全干透。 绣成十里绿杨堤(译文):柳树成荫的十里长堤,如同绿色的锦绣。 金杯缓劝玲珑唱(译文):用金杯慢慢地斟酒,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 玉勒催归腰袅嘶(译文):骑马的人催促着回家,马儿在缰绳上摇摆,发出嘶鸣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描绘春雨、绿杨、长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和颜长官百咏》中的一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 晋代豪华不数家,万钱下箸未为奢。 “晋代豪华不数家”,意指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280年至420年之间),豪华之家并不多,所以即使花费巨资也不足为奇。“万钱下箸”是一个成语,形容吃饭时花费巨大,这里的“箸”是指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在晋代,人们吃饭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 客来只是家常饭,豆粥萍齑费咄嗟。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 《全唐诗》收录了颜真卿的《和颜真卿尚书百咏》,共一百首。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书法家、诗人、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因反对安史之乱被排挤而被迫离职,后复任为御史大夫。 曲池毕竟有平时:曲池是指曲江亭,是唐代帝王游赏之所,有“曲江流饮”之说。平时指平日。 炙手儿:形容权势很大,使人畏缩。 十数年间三易主:意思是说唐朝从唐玄宗到唐僖宗这一百多年间,朝廷换了三个主人。
``` 客履三千此托身,晚杯狐白暖生春。 狂来且置兴亡事,金坞铜陵不解贫。 注释:我踏上了这漫长的旅途,在这片广阔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归宿。在这个寒冷的冬末,一杯热气腾腾的鹿茸酒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 译文: 我走过了许多地方,见识了不同的人和事物,也体验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有时我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思考着过去的岁月和未来的走向。有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无根的浮萍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和颜长官的庭院。首联“天近偏承雨露荣,深深庭院锁清明”,以天近、偏承雨露来表现庭中之盛景,以“锁清”二字点明其深静之特点。颔联“柳丝风送秋千影,墙外行人空复情”,写庭院之幽美,借秋千影,写庭院之深远,而墙外行人则表现出一种空寂之情。颈联“春归人意逐花飞,不似东风管得来”“春归人意逐花飞”句意是说春天到来,人们的心思也随着花儿飞舞起来,与“东风”无关
诗句:朱门往事若为怀,积雨苔痕绿上阶。 译文:朱门曾经的故事如今是否还在思念中,细雨绵绵让绿色的苔藓覆盖了台阶的青苔。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感慨。“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若为怀”表示一种怀旧的情感。“积雨”描绘了春雨连绵的景象,“苔痕绿上阶”则形象地表现了雨水冲刷过后台阶上的青苔。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历史记忆
诗句: 百斛明珠米在仓,沉香火底捻银簧。 译文: 百斛珍珠米堆积在粮仓,燃起沉香在火中捻弄银色的簧片。 注释: - “百斛”表示很多的意思,“明珠”指的是珍贵的珍珠,通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人。此处可能指的是粮食或者某种贵重的物品。 - “米在仓”指的是粮食被储存起来,“沉香”是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或燃烧以驱除不良气味,“火底捻银簧”则形象描绘了在点燃沉香时捻转银制器具的情景。 赏析:
泥金摺损舞衣罗,蹙破遥山皓齿歌。 此曲人间听不得,莫愁还自有愁多。 注释 1. 泥金:指用金粉或金银制成的工艺品。 2. 折损:损坏。 3. 舞衣:指女子的舞蹈服饰。 4. 罗:一种丝织品。 5. 蹙破:形容衣服被压得非常紧。 6. 遥山:远山。 7. 皓齿:洁白的牙齿,通常用以形容女性的美丽。 8. 曲:音乐的一部分或乐曲的名称。 9. 人间:世间。 10. 听不得:不能被听到。 11.
【注释】和颜长官:作者与颜太守的交情。百咏:即《百诗》,一种诗歌体裁。中寿:指中年时。黄金不买长生药:指黄金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比喻世上没有真正的长生不老药。白发偏惊快活人:指白发的人反而更显得精神愉快、乐观开朗,而不是悲观消极。 【赏析】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写的《颜氏家庙碑》是书法史上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而《和颜长官百咏》是一首描写颜真卿晚年生活的小诗。 “中寿知无满百身”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这是一首和诗,颜太守的百首诗。 长楸走马却归来,雉挟春骄未应媒。 长楸:一种高大的树。 雉:野鸡。 挟:夹着。 骄:骄傲。 媒:媒介。 不信杏梁双燕语,日长帘幕有风开。 不信:不相信。 杏梁:用杏木做的门楣。 双燕语:指燕子呢喃。 日长:日子长久。 帘幕:帘子。 赏析: 此为和颜长官百咏之作,表达了对颜太守诗歌的赞美和敬仰。首句描绘了一幅长楸树下、骏马归来的景象
《和颜长官百咏·城市》的诗句如下: 一曲长歌行路难,昏鸦归尽倚阑干。 注释1:这首诗描写了在旅途中,诗人听到一首悠扬的长歌,感叹路途的艰辛。随着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消失在视野中,诗人靠在栏杆上,感受着这一刻的宁静。 译文2:一曲长歌,行路艰难,夕阳西下,乌鸦归尽,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赏析3: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西下、乌鸦归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
【注释】 哀猿啼断暮云深:哀伤猿的啼声,在傍晚的暮色中回响。猿,一种动物。啼,叫声。断,断绝。深,深广。 摸索床头未尽金(金指金碗):摸着床铺上摆放的金碗。 莫道他乡千万里,去家三日几般心:不要认为他乡有万里之遥,离家才三天却有种种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和颜长官的百咏之一。“哀猿啼断暮云深”,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一幅深秋黄昏图:残阳如血,暮云沉沉,猿猴悲啼,声声入耳
注释:我的孩子和妻子都伤心悲伤,但作为男子汉的我却无所作为。尽管我健步如飞,可我的童仆却远道相依。 春风日日夜夜吹绿了草,春天里鸟儿的啼鸣也常常令人心碎,但并不一定是因为离别而感到哀伤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侠客精神的赞美。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注释: 一、“和颜长官百咏” 注释:指与颜长官一起创作的诗歌集。 二、“侠客千金不称求” 注释:侠客们千金不换,不因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人格。 三、“途穷相顾问因由” 注释:在路途穷尽之时,他们相互询问原因,探讨道理。 四、“临分脱赠青萍剑” 注释:分别之际,将随身携带的宝剑赠予对方。 五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和颜太守的《百咏》。 客里情怀更晚秋:我客居他乡,更加感到秋天的气息。 雁烟蛩雨五更头:五更时分,天边飞来大雁,空中传来蛩鸣,细雨纷纷洒落。 从前谙尽江湖味:以前在江湖中生活过,熟悉江湖的味道。 不省神州作么愁:不知道中原有什么忧愁的事
【注释】 1. 海燕:比喻自己。 2. 邛竹杖:指诗人的行囊中带的拐杖,因邛州出产竹子而得名。“相随万里”,暗指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生活。 3. 赏析:诗的前两句以海燕自比,表达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后两句写诗人携带着一根拐杖,与它相伴度过漫长的旅程
注释1:和颜长官百咏:这是一首写给颜长官的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注释2:是处人家:这里的“是”是指“都”,“处”是指“地方”,整句的意思是“到处的家庭都在忙着做衣服”。 注释3:捣练忙:指家庭妇女们正在忙于搓线、纺纱等家务活。 注释4:天寒日短:天气寒冷,阳光照射时间短。 注释5:路偏长:道路曲折,距离较远。 注释6:蛩声四壁:蟋蟀在墙壁上鸣叫的声音。无时歇:没有停止的时候。 注释7
注释:面对送穷的习俗,我实在无可奈何,山里荆榛丛生,水边波浪滔天。万物都在顺应自然规律而变化,人到了老年也难免有白发苍苍的时候,就像梁鸿头白了还要歌唱《五噫歌》。 赏析: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我两忘的意境画卷。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无穷无尽,也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崇高理想。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引人深思
【注释】颜长官:指颜真卿。百咏:颜真卿所写诗歌的集子,共一百首。阳关西去:指送别。天似穹庐碧四垂:形容天空高远辽阔,如同天上的毡帐一般。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颜真卿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后难以再相见的伤感之情。 首句“屈指秋风与雁期”,意思是说:转眼秋天已经过去,大雁南飞也到了尽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与你重逢。这一句运用夸张手法,以秋日和雁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1 高鸟翩翩去未穷 - 这是对高飞远走鸟儿的描写,"翩翩"形容鸟儿飞翔的姿态优美而轻盈,"未穷"表示鸟儿飞行的范围广阔,没有尽头。 2. 行人扰扰复西东 - "扰扰"形容人们忙碌不安的样子,"复"意味着重复或再次,"西东"指向西向东的方向移动。这句描绘了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如公务、迁徙等)在四处奔波,生活节奏快速且不安定。 3. 何须华表千年鹤 -
【注释】 年年:每年。塞草:指边塞的草丛,也泛指边关。说战机:指传递战报。介胄:铠甲,代指军人。粗官:指低级官员。宰相:指文官。好吟诗:喜欢吟咏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和颜长官百咏中的《和颜太守百咏·秋日登高》的和作,写于作者任陕西转运副使时。全诗以“和”为题,是作者对颜长官在秋日登高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国事的关怀之情。 首句“年年塞草欲秋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的凄凉之景
注释:角声吹得人肝肠寸断,我劝将军不要逗留。男子生在世上应当建功万里,死后要马革裹尸死在海边。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一位友人即将出征,诗人以“角声吹裂肺肝愁”的夸张手法表现了送行者对朋友依依不舍和临行前的惜别深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全诗用典贴切、自然,语言简练而含蓄有力,情感真挚深沉
【注释】: 百咏:指众多诗歌。 长官:指太守,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一剑:一柄剑(比喻文才)。 黄尘:战场上扬起的尘土。 鸟尽弓无用:形容无用处了。 肘后:手肘后面的地方,这里指袖口。 却顾身:回头顾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写自己为官期间的艰苦生活和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壮,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注释】 ①颜长官:指颜真卿,唐代书法家。 ②百咏:唐人作诗以咏物的风气很盛,颜真卿曾作《听颖师弹琴》诗百首,因此有“百咏”之称。 ③探使:指奉命出使外国的使者。 ④帐前相语怕人知:在帐篷前和颜真卿交谈,怕被人知道。 ⑤沉香:一种香料名。 ⑥莫遣边愁到两眉:不要让边塞的思乡之情影响到你那美丽的双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出使归来时写给友人颜真卿的。 一、二句是说,出使归来,对所见到的人世百态
【注】颜长官:指颜真卿(字清臣,唐开元时进士)。百咏:即百诗,唐代诗人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写诗赠答,称为“百咏”。 征夫战骨洒桑干,帐下苍头自转官。 征战结束之后,士兵们的尸骨散落在桑乾河一带;士兵从军多年,如今回到家乡,却成了家奴,自己又转任官职了。 一骑红尘天外落,筹功更说几多般。 一个骑着高头骏马的使者,从天边飞驰而来;他带来的好消息是:这次战斗共斩首敌人数百,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和颜长官百咏 公主琵琶胡地秋,将军刁斗汉关愁。 相逢老病无依卒,未说沙场泪已流。 注释: 公主:指唐朝的李氏皇室成员,这里特指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 琵琶:乐器,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这里用来比喻音乐。 刁斗:古代行军用的铜制餐具,这里用来比喻战争。 汉关:指汉朝的边关,这里用来象征战场。 沙场:指战场,这里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为颜真卿而作的《和颜长官百咏》中的一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赏析即可。“苍苔白骨满黄沙”意思是:长满了青苔的枯骨遍布着黄沙。“马汗成冰带雪花”意思是:马蹄上的汗水已经结成冰,还沾有雪花。“夜夜鞘中长铗吼,教人不得梦还家”意思是:夜里,鞘里那把长剑不停地发出悲鸣,让人无法安眠,不能回家。“百咏”指的是《咏怀古迹三首》。 【答案】 译文:长满了青苔的枯骨遍布着黄沙
和颜长官百咏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悲痛。 有客新从塞上回,解包收得战场灰。 “有客新从塞上回”,这里的“有客”指的是从战场上归来的人。诗人在看到他们带回来的战场遗物时,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解包收得战场灰”,这里的“解包”指的是解开包裹取出里面的物品。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想象出诗人是如何从战场上带回这些令人心痛的物品的。而“战场灰”则代表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痛苦。
诗句:虏退边方得暂宁,枣儿红近莫休兵。 1. “虏退边方得暂宁”:这句诗描述的是边境地区在北虏撤退之后暂时的安宁状态。这里“边方”指的是边疆之地,而“虏退”则意味着北方的敌人已经退去,使得这片地方得以暂时恢复平静。这里的“得暂宁”表达了一种短暂的和平与宁静。 2. “枣儿红近莫休兵”: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具体的景色——枣树的果实成熟,颜色鲜红如火,但同时提醒士兵们不要停止战斗
【注释】百咏:诗。颜长官:颜真卿。四角巾:唐代士子戴的头巾。诗人借“四角巾”以讥讽颜真卿因官居相位而忘本,不守儒道。亡命鬼:逃亡的人,泛指亡命之徒。有功人:为国立功的人。 【赏析】 《和颜长官百咏》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七言绝句。这是作者对友人颜真卿(字清臣)的一首诗。颜真卿是唐代一位有名的书法家,又是唐宋变革时期的一位有作为的宰相。这首诗就是作者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一种讽刺。
【注释】柴门:指简陋的门户。丁男:指男子和女子。犊(dú):小牛。归家夸:回家时向乡亲们炫耀。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官员在乡村的生活情况所作的描写,通过描绘这位官员的日常生活,来反映当时农村的面貌。首句写“村翁”,点明其身份与地位。次句写这位官爷有丁男有犊女,表明其家境殷实,生活宽裕。第三句是说,因为要交官租,他才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城市去卖力赚钱。最后一句写他回到家乡后,向乡邻夸耀自己的收入
【注释】雀罗:指鸟笼。门巷:指里弄。趋荣:趋附荣耀。说与侯门休谢客:告诉你们这些权贵们,别把人拒于门外了。朝朝暮暮看人情: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观察人的情态和心意。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一位官员的日常生活,揭示了他虚伪、自私的本质。这首诗以“雀罗门巷”比喻官场,“昔趋荣”,“忽变辛”暗示这位官员曾经追求名利,但最终却因失去了民心而感到痛苦。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 指和颜百丈的《百咏》。颜百丈是宋代诗人、文学家,字希真,号白云先生,江西南城人。他的《百咏》共一百首,其中第一首题为《王孙公子少年游》,诗中“樗蒲”即指赌博。 王孙公子: 古代贵族子弟,这里泛指有钱有势的人儿。 少年游: 年少时四处游荡。 酒醒: 酒醉后醒来。 还博直: 指赌输的钱。 【赏析】: 此为和颜百丈的《百咏》第一首。这首诗写的是一群纨绔子弟在酒肆里赌博
注释: 山人只能住在深山中,进入城市后身份地位不同。 满身的红尘无法逃避,手拿着白色的羽扇抵挡西风。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社会与官场的不同感受和思考。首句“山人只合住山中”,诗人将自己比作山中的隐士,认为自己应该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纷扰。然而,当他进入城市,发现一切都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不同了。这种转变让诗人感到困惑和无奈。 第二句“入得城来调不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内容做好对比,然后要注意作者写景的用意,最后要注意各个选项表述是否准确。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能根据要求作答。注意答题时要有条理,有重点。 (1) “紫陌寻春日日过,杨花无主奈春何”:春天来了,紫陌上天天有人来踏青赏花
``` 相班士女狭邪间,总把喧啾卖却闲。 人寿几何春不再,典衣沽酒强追攀。 注释: - 相班士女:指的是贵族或官员的男女。 - 狭邪间:在狭窄的角落中。 - 总把喧啾卖却闲:总是用喧闹来掩饰空虚。 - 人寿几何春不再: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春天不会永远存在。 - 典衣:卖掉自己的衣服。 - 沽酒:买酒。 - 强追攀:勉强追求和追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方式
【注释】: 1. 颜长官:指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有“颜体”之称。 2. 百咏:指《颜真卿集》中的一百首诗。 3. 稼穑:泛指农业。 4. 一饭不遑安:意思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其他了。 【赏析】: 这首《和颜长官百咏》是颜真卿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农田的景象。全诗通过对比春日和秋日的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理解和尊重。
【注释】 芜城:即江都,是三国吴孙权的都城,后为东晋时所建。怀古:怀念古迹。最愁人:最令人伤感。劫火:指隋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江都时的大火烧城。残:残余。得此身:得以保存性命。舞榭歌台:泛指歌舞场所。何足道:不值得一提。秦宫汉苑:秦汉时期的宫殿和苑囿。流尘:指已经衰败、荒芜了。 【译文】 想起芜城这座旧都,最使人伤感。当年隋朝大军攻陷这座城池时,大火将全城烧成了一片废墟,我们侥幸得以逃生
【注释】 百咏:指一百首诗歌。颜长官:即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天公:天上的神仙或主宰者。掠剩:掠夺剩余之物。度饥年:度过灾荒之年。鹄形:形容人瘦得不成样子。怀宝:指怀抱宝物。 【赏析】 这首诗是颜真卿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批评。 前两句写颜真卿看到百人聚处喧阗热闹的景象,便想到他们析到秋毫似计然,这两句诗用典,以春秋时范蠡、西施事喻百姓之贫乏,而官吏之贪暴
【注释】 身游城市:在都市中游玩。发将华:头发花白了。眼见人情似槿花:看到的人情世故就像槿花一样。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花黄色,夏季开白色花朵。梁间双燕子:燕子双双飞临梁上。主人家:主人家的主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百咏的形式,对梁上燕、街头花、巷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赞美之情。 首联“身游城市发将华,眼见人情似槿花”。意思是说,在繁华的城市里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