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光薄薄髻云垂,叶满湘笼独步时。
女伴未来归未得,水边闲照插花枝。
采桑曲
相关推荐
【注释】 采桑曲:唐代教坊曲名。 粉光薄薄髻云垂:女子发髻上搽了薄薄的香粉,像云一样垂下来。 叶满湘笼:指女子的衣帽。 女伴未来归未得:意思是说女子的同伴还没有来,我也没有回去的意思。 水边闲照插花枝:在水边的草地上,悠闲地照着花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采桑女子在湖边独自采桑的情景。她头上的香粉就像云一样垂下来,她的衣帽上满是叶子。她没有同伴,也还没有回家。她在湖边的草地上,悠闲地照着花枝
【注释】 1.道是:认为。2.蚕忙未忙:指桑叶已老,该上山采桑了。3.日长犹得事梳妆:太阳已经高照,还来得及梳妆打扮。4.罗敷有语何曾解:罗敷的话我从未理解过。5.倚树偷窥马上郎:靠在树下偷偷地观望骑马而过的男子。6. 赏析:这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看到骑马而过的一位男子而引起情思的故事。全诗用“偷”字表现女子的羞涩和好奇,用“未解”、“何曾解”表现她对罗敷故事的不解和困惑
采桑曲 鸣鸠初拂羽,桑叶破新萌。 采采不盈掬,攀多力未生。 春服浥朝露,晓日映妆明。 语学流莺巧,身同飞燕轻。 使君劳借问,夫婿自专城。 注释: - 鸣鸠初拂羽,桑叶破新萌。 - 鸣鸠:指布谷鸟,春天鸣叫的鸟。 - 拂羽:梳理羽毛,比喻春天的到来。 - 桑叶破新萌:指桑树发芽,桑叶新生。 - 采采不盈掬,攀多力未生。 - 采摘桑叶不多,因为力气还不够。 - 攀多力未生
【解析】 本诗是一首民歌,写农村妇女采桑养蚕的繁忙景象。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这两句写采桑养蚕的繁忙景象,表现了农村妇女劳动的勤劳和辛苦。前句“晴采桑”说明天晴也采桑(因为桑叶多在晴天),“雨采桑”说明下雨也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说明无论天晴还是下雨,田间路上处处都有人在忙碌着。 “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著麻衣裳”,这两句写去年养蚕十分熟,说明今年天气好,养蚕得成功
诗句释义 - 东采桑,西采桑:形容女子在春天里忙碌地采摘桑叶。 - 春风陌上罗裙香:描述春风中,女子的裙角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 为怕蚕饥急归去:担心蚕儿因饥饿而饿死,所以急着回去喂蚕。 - 回头忽见薄情郎:突然回头发现那个曾经对她薄情的人。 - 如何富贵却相忘: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富有的他,如今却忘记了她。 译文 我在春天忙着采桑叶,我在春天忙着采桑叶,春风拂面,我闻到了你裙子上的香气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桑椹紫来蚕务急,带晓采桑桑叶湿。 - “桑椹紫来”指的是春天到来时,桑葚由青转为紫色,这是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变化的一个现象。 - “蚕务急”表明蚕在春眠之后开始忙碌地吐丝结茧,为繁殖后代做准备,这里的“务急”强调了蚕的勤劳和紧迫性。 - “带晓采桑”说明清晨时分,人们就起床去采摘桑叶,准备喂养蚕宝宝。 - “桑叶湿”描绘了桑叶湿润的状态,暗示着新鲜的桑叶被及时采摘使用
【诗句释义】 野雉朝雊且飞,谁家女儿采桑归。 野鸡早晨鸣叫着飞翔,是谁家的姑娘在采桑回来? 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 想要折断树枝插在发髻上,可是担心草上的露水沾湿了衣裳。 【译文】 清晨,野鸡高声啼叫,在天空中飞翔,那是哪家的女儿在采摘桑麻呢? 她采摘了桑叶后,准备回家,但这时天已渐渐亮起来,她怕露水打湿了她的衣裳。 她打算将枝条折断,插在她的发髻上,但此时天色已明,她恐怕会弄脏了衣服
【注释】 1. 桑芽露春微似粟:桑叶刚露出地面,像小小米粒一样。 2. 小姑把蚕试新浴:年轻的姑娘用丝线给蚕洗澡。 3. 素翎频扫细于蚁:用细如蚂蚁的羽毛轻轻清扫桑叶上的污垢。 4. 嫩叶纤纤初上指:嫩绿的小叶子刚刚长出尖尖的手指般大小。 5. 朝采桑,暮采桑: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采桑养蚕。 6. 采桑不得盈顷筐:但只采了半天,就装不满一顷的筐子。 7. 羞将辛苦向姑语:不敢将辛苦告诉年长的姐姐
【注释】 翠叶:嫩绿色的小叶子,泛指桑叶。蚕:这里是指养蚕的人。雄鸠:一种鸣声洪亮的鸟,也用来比喻女子。乞火:乞讨火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劳动的诗,表现了农妇辛勤劳作的情景。全篇采用白描手法,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前六句写春日里养蚕人家的忙碌景象;后四句写养蚕人一天到晚忙于采桑,无暇回家,只能向邻家借火做饭。诗中通过“小姑”这一形象,突出其聪明能干
【注释】 桑柘:指桑树和柘树,常比喻女子。雨晴:天气晴朗。绿云:形容新晴后的天空,如碧绿的云层。纤纤:柔嫩。露玉笋:象露水滋润后的竹笋一样。使君:对地方长官或上级官员的称呼。争柰:怎奈。争奈:怎能奈何,怎奈得下。筐深未能满:篮子里的东西还没装完。 【赏析】 《采桑曲》,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瑟调,内容多写男女求爱之事。《采桑曲》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雨后春晨去采桑的情景
【译文】 清晨采桑露如雨,妾身本是良家女。 使君有妇妾有夫,妾请使君听妾语。 人生节义重移山,一女二夫非等闲。 秋胡黄金道旁意,直见生死嫌疑间。 不惜朱颜镜中老,只恐蚕多叶稀少。 蚕多叶少蚕苦饥,蚕少不堪衣债讨。 朝桑暮桑欲如何,缫车未停催上梭。 无心巧妆浓画蛾,镜台蛛丝萦网罗。 【注释】 1. 早晨在田野里采摘桑叶,就像下雨一样密集。 2. 本为良家的少女,现在却成了别人的妻妾。 3.
【注释】: 青溪:地名,在今陕西周至县。 罗裙:丝织的裙子。 陌上:田间小路。 使君:旧时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译文: 爱恋着美丽的罗裙,青溪女儿提篮子走在路上。 蚕儿饥饿到了黄昏,思念回家不能回头望一眼。 赏析:《采桑曲》,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女子因思恋情人而不敢回头看他(或她)的情景。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借物抒情,委婉地表达了男女之间深厚的爱情。
采桑曲 报道前溪正浴蚕,朝来女伴约携篮。 朔风陡起飘裙带,一径落花三月三。 译文: 报道说在前溪正沐浴着的蚕,今天早上女伴们约好拿着篮子去采摘。 突然刮起了猛烈的北风,把女子们的裙子吹得飘飘扬扬。 一条小路上落满了花瓣,那是三月三那天的景象。 采茶歌里采桑时,采到了新长出的枝条。 一样是绿色的树荫,要把嫩枝搓揉到尽头。 不肯教蚕妇认识枪旗。 赏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采桑女们繁忙的春日场景,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采桑女们比作紫燕对舞春风柔,以及蚕瘦叶稀不满筐的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她们辛勤劳作的景象。同时,诗中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如大妇扶将小妇挽等,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妇女地位的压制。此外,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自觉口中衔石阙,不知纤条伤素手等,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译文】 桑树种植的人家十有九家,绵延不断绿荫覆盖千亩。每年都要告诫人们桑叶成熟的时候,怕人偷摘,于是在桑叶成熟的早晨和傍晚守护着它。前年是水灾,去年是旱灾,私债官租就像烈火一样炽热。今年春风吹拂,雨露滋润,好天气让人感到庆幸,可是桑田又少了许多。采桑女子比男人智慧,趁着清晨的薄雾浸湿了绣花鞋,拎着篮子采摘桑叶。幼年时,父母就要求女儿做针线活;到了蚕吐丝结茧的时候,又要忙于纺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