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在高木,辉辉淡秋容。
白云起天镜,飞去忽无踪。
雨藓烂漫紫,幽径谁相从。
孤虑如有根,纠结生心胸。
良时忽已晚,撇耳过晨钟。
事业馀濩落,抚己真何庸。
投箸不能食,却立倚长松。
酒敲百万兵,此忧不可攻。
感秋六首
介绍
。
《感秋六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诗,共六首。
1. 感秋六首其一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原文:
黄叶树苍苔,
清霜入碧浔。
独吟愁里月,
长啸老边风。
译文:
黄叶覆盖的树林,青苔遍布的小径,
秋寒中的河水冰凉如水。
独自在月下低吟,在晚风中长啸。
2. 感秋六首其二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原文:
红叶满西楼,黄花过北州。
离人愁似海,别恨酒难留。
译文:
落叶满地的西楼,
黄色菊花在北方盛开。
离别的愁绪如同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第一句,“落日”是时间,“高木”是地点,“辉辉”形容夕阳的余晖。 第二句,“天镜”即天空,用“白云起天镜”形象地写出了秋空明丽的景象;“飞去忽无踪”则写出了白云飘荡无定,自由自在的意境。 第三、四两句,“雨藓”、“紫”点出了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的孤寂之情;“谁相从”表达了作者无人相伴的孤独感。 第五句,“孤虑”指诗人的孤独感,“有根”指有思想根基。 第六句
注释: 1. 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短松:形容树身矮小。青铁干:指树木的树干像青铁一样坚韧。 2.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花实:指松树开的花和结的果。姿媚:美好的姿态。寒心俱:指松树在寒冷中依然挺拔,给人以坚强的感觉。 3.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暴霜:猛烈的冷霜。侵凌:侵袭。奋怒张雄须:指松树在严寒中仍然挺立,雄壮有力的枝条向外伸展。 4.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长楸:高大的树木
【注释】 感秋(一作“悲秋”):感叹秋天的来临。 三寸圆:形容橘子又小又圆,像三个寸金一样。 火齐珠:即夜光石,一种珍贵的宝石。磊落:多而散乱的样子。缀:附在……上。 团紫烟:团团的紫色烟雾。 病肺:指肺有毛病的人咳嗽不止。燥:干燥。不治:不能治好。 嘘吐气:咳嗽时发出的声音。欲然:想吐。 玉醴(lǐ):甜酒的美称,这里泛指酒。埋九地:埋在地下很深的地方。 九地:地上九层。《汉书·武帝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感秋六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日车辗东井,一阴穿土生。 译文:太阳车碾过东方的井口,阴气开始在地下萌生。 注释:日车,指太阳;东井,古代星宿名;阴气,指月亮;土生,指阴气开始生长。 2. 死草出飞火,杀机从此萌。 译文:枯死的植物冒出火焰,杀机的萌芽从这里开始。 注释:飞火,比喻火焰或火灾;杀机,指危险或死亡的气息;萌,开始出现。 3
诗句解析 1. 感秋六首(其一) 林杪一蝉噪,翛翛凉风来。 清响断复连,裂耳增馀哀。 注释: "林杪"指树的高处,"一蝉噪"指一只蝉在树林中发出噪音。“翛翛”形容微风吹过的感觉。 2. 空肠贮古书,独立谁为媒。 注释: 空肠比喻内心空虚,"贮古书"指心中装满了古籍。“独立”形容人独自站立,无依靠。"为媒"意即寻找或等待某人或某事的出现作为媒介。 3. 儒生守文字,舌腐犹蒿莱。 注释: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狩猎的五言古诗,通过鹰和狐狸的猎杀来表现作者对自然法则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感秋六首:这组诗共六首,分别描写了不同的秋季景象和动物。 2. 轩轩苍角鹰:描述了一只雄壮的苍色老鹰在秋高气爽的天空中飞翔。 3. 杀气凌高秋:天空中充满了杀意,如同秋风一般凛冽,象征着秋天的肃杀之气。 4. 一息一万里:形容苍鹰飞行的速度极快
【注释】 1. 南风久不作:南风指暖风,久作指长时间没有吹拂。 2. 嚣祲(yān jìn)曀(yì):风云。 3. 龙文裹羸牸(lěi zǐ):指母牛。羸(léi)是瘦弱,这里指病。 4. 熊貙(xiāng zhì):指山中的老虎。 5. 万蚁赴坠蝶:形容无数蚂蚁争相奔向蝴蝶。 6. 捷于下泷船:比喻迅速敏捷。 7. 昭若蒙:明亮的样子。 8. 冻□(qíng lán)栖枯莲
下面是对《感秋六首》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与赏析: - “刘项龙虎争”:形容战况激烈,双方势均力敌。 - “遗民尽疮痏”:指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 “故掾入收律”:旧时官员负责处理法律,这里可能暗示法令的执行。 - “诸将醉斫柱”:将军们因酒后失态,砍击柱子以示愤怒。 - “四老亦强出”:四位老者也不得不勉强离开,可能因年老体弱或政治压力。 - “两生终不起”
诗句原文: 洛阳少年人,英风振四方。 三表与五饵,可以绐中行。 胡为恸岁馀,不一试而亡。 曾颜虽鲁愚,岂曰终荒唐。 天才何代无,养之当有方。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诗的详细翻译: - 洛阳少年人,英风振四方。 “洛阳”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城市,这里指诗人自己或他的友人等在洛阳的年轻人。他们“英风振四方”,意指他们的才华和志向能震撼四方,影响整个区域。 - 三表与五饵,可以绐中行。
诗句释义: 班超负奇气,投笔西出关。 风尘髀肉消,日月鬓毛斑。 译文: 班超拥有非凡的才华和志向,放下笔投入军旅之中,毅然决然地从西域西出函谷关。历经沙场的艰辛,岁月在班超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他的双颊上出现了岁月的痕迹。 赏析: 首句“班超负奇气,投笔西出关”直接点明了班超的个性和行动,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奇气,这种性格促使他在面临国家大义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投笔从戎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选择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注意题干中对诗歌的提示和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要求考生先读出诗句,再翻译诗句并赏析。考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例如本诗首句“云雨手翻覆”意思是说像云雨一样翻覆的手(比喻手法,指诗人的手在写诗过程中不断翻弄),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
【注释】 感秋六首:诗人因感慨时光荏苒、人生苦短而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今年深入山,逝将同木石:今年我深入山林之中,我将与草木树木为伍。逝将,将去之意。木石,即“木石友”,指隐居山林之士。时读古人书,抚髀成感激:时常翻阅古人的书卷,看到自己一生的坎坷和挫折,心中不免感慨万分,于是拍着大腿长叹。颜生虽陋巷,易地亦禹稷:颜回虽然住在陋巷中,但他在精神境界上却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如果让他处在一个富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