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夜雨足,门外春水生。
筠篮浸浅碧,嘉谷抽新萌。
西畴将有事,耒耜随晨兴。
只鸡祭句芒,再拜祈秋成。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
介绍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诗作之一。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六一居士 ,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右侍郎张国维之子。《耕图二十一首·浸种》中“春寒料峭水溶溶,一夜江头雨涨空”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绵绵的景象。
相关推荐
【注释】 1. 耕图:古代一种农书。二十一首,本题指《耕图》中的第二十一篇。浸种:指在雨后进行春播的准备工作。 2. 溪头夜雨足:溪头,指田间的溪水边。雨足,指雨水充分。 3. 门外春水生:门外,指农田之外的地方,这里指田外的水塘、河流。秋收之后,这些地方的水位会下降,春天则水位上升,因此称“春水生”。 4. 筠篮:用竹篾编成的篮子。浅碧:淡青色,形容颜色浅而呈青绿色。嘉谷:好稻谷。 5.
【注释】: 东皋:地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东皋一犁雨,布谷初催耕:种下第一锄地的雨水,催动农事开始忙碌起来。 绿野暗春晓,乌犍苦肩赪:春天的早晨,绿色的田野里传来鸟儿叫声,而农民却因劳作过度而显得有些疲惫。 我衔劝农字,杖策东郊行:我拿着写有“劝农”字样的牌子,拄着拐杖到郊外去巡视。 永怀历山下,法事关圣情:永远怀念那些在历山下为百姓辛勤工作、为民谋福祉的人,他们的精神与情怀值得我们敬仰。
注释: - 雨笠冒宿雾,风蓑拥春寒。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景象,农人戴着雨具,披着蓑衣冒着春寒。 - 破块得甘霔,啮塍浸微澜。这句诗描述了农民在耕地时,用犁头翻动泥土,使得水花四溅,湿润田地的景象。 - 泥深四蹄重,日暮两股酸。这句诗描绘了农民在泥泞的田间劳作时,四蹄深陷泥中,感到沉重和疲惫。 - 谓彼牛后人,着鞭无作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认为他们像牛一样默默付出
注释: 1. 脱绔下田中,盎浆著塍尾。脱掉裤子下到田里,提着水罐浇地的边。 2. 巡行遍畦畛,扶耖均泥滓。走遍田地间,铲除杂草和泥土。 3. 迟迟春日斜,稍稍樵歌起。春天的阳光慢慢斜下来,远处传来了歌声。 4. 薄暮佩牛归,共浴前溪水。傍晚带着牛回来,一起在溪水中洗澡。 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脱下裤子,走进田间,手提水壶为田地浇水。他沿着田埂行走,铲除杂草
【译文】 农事巧用机械,利器由心匠作。 转动轮轴的转盘,滚滚鸣响翠浪。 三春将尽时,万顷如掌平展。 牛渐热喘气,怀想丙丞相。 【注释】 1. 浸种:指农民在播种前把稻麦等种子浸入水中,使种子吸水膨胀,以便于播种。 2. 力田:勤劳耕作。巧机事:巧妙利用农具进行耕作。 3. 利器:精良的工具。由心匠:由内心控制工具。 4. 翩翩:旋转的样子。 5. 衮衮:声音大而响亮的意思。 6. 长怀
注释: 1. 旧谷发新颖,梅黄雨生肥。 译文:旧的谷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就像梅黄色的雨水滋润土地一样肥沃。 赏析:这里的“旧谷发新颖”意味着旧的谷物在经过雨水的滋养后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现出生命力。而“梅黄雨生肥”则形象地描绘了梅黄色的雨水对土地的滋养作用,使得土地变得肥沃。 2. 下田初播殖,却行手奋挥。 译文:开始在田地里播种,却要用手挥动工具耕作。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耕图二十一首》中的一首,内容如下: 杀草闻吴儿,洒灰传自祖。 田田皆沃壤,泫泫流膏乳。 塍头乌啄泥,谷口鸠唤雨。 敢望稼如云,工夫盖如许。 译文: 在田间劳作的时候,看到农民们辛勤地杀草,然后洒上灰来除草。田里的泥土都肥沃得很,仿佛在流淌着滋润的乳汁。 田地边上,乌鸦啄食泥土;山谷口,黄莺呼唤着春雨。不敢奢望丰收像乌云一样密布,但是要付出足够的劳动和汗水才行。 注释:
注释: 1.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 新秧指的是刚种植的水稻幼苗,初出水指它们刚刚从土壤中露出水面。 2.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 拔擢指的是把秧苗从水中拔出泥土。父子争提携则描绘了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场景。 3.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 沐青表示洗净了秧苗上的泥土,使它们显得更加干净。 4. 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 芒种是传统的播种季节,趁着这个时机将秧苗均匀地撒播到田地里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 早晨的细雨滋润了秋季的庄稼,中午的微风送来了槐树的凉意。 我站在溪水南岸也站在溪水北岸,一边唱歌一边插秧。 双手抛掷不停歇,左右手也不乱行。 我将教导秧马,让它代替我们劳动,不要忘记。 译文:清晨的细雨润泽了秋天的庄稼,中午的微风吹走了槐树的炎热。我站在溪水南岸也站在溪水北岸,一边唱歌一边插秧。双手抛掷不停歇,左右手也不乱行。我将教导秧马,让它代替我们劳动,不要忘记。 赏析
注释: 时雨已经降下,好的庄稼一天天茁壮成长。 去除草根就像去除邪恶一样,要确保所有的根都彻底铲除。 泥泞中让牛犊用鼻子拱地,膝盖上留下泥土的纹路。 思念圣天子,也许他也在思考如何进行鸟耕。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农耕劳作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辛勤耕耘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耕图二十一首 浸种 解衣日炙背,戴笠汗濡首。 敢辞冒炎蒸,但欲去莨莠。 壶浆与箪食,亭午来饷妇。 要儿知稼穑,岂曰事携幼。 注释: 1. 解衣日炙背:解开衣服晒太阳,太阳晒在背上很热。 2. 戴笠汗濡首:戴帽子流汗沾湿了头。 3. 敢辞冒炎蒸:勇敢地忍受着炎热的天气。 4. 但欲去莨莠:只想去掉不好的莨草和莠草。 5. 壶浆与箪食:指用壶装的酒和用箪盛的食物。 6. 亭午:中午时分。 7.
【注释】 1. 耕图:指《耕田杂诗》。二十一篇,每篇十句。 2. 浸种:指《浸种杂诗》,也是二十一篇,每篇十句。 3. 耘耔:除草、培土等农业劳动,比喻辛勤的耕作。 4. 艰食:艰难的生活。 5. 薿薿:形容庄稼茁壮成长的样子。 6. 馋水:贪欲之心。 7. 雨旸:指天晴和暖。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老农辛勤劳作的情景的诗歌。诗的大意是:农田非常辛苦,三番五次地从事着除草培土的农事活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田园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诗句“揠苗鄙宋人,抱瓮惭蒙庄。”表达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缺乏,通过拔苗助长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理解的浅薄。同时,也暗示了农民在面对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与困惑。这里的“蒙庄”指的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散文家,主张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规律。 “何如衔尾鸦,倒流竭池塘
诗句释义: 1.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这是一首关于农事活动的诗歌。 2. 田家刈穫时:描述了农民在田间收割的场景。 3. 腰镰竞仓卒:形容农民们急忙地使用镰刀进行收获。 4. 霜浓手龟坼,日永身罄折:描写了霜降后天气变冷,手部冻得龟裂,长时间劳作导致身体疲惫不堪。 5. 儿童行拾穗,风色凌短褐:描述小孩儿也参与到田间劳动中,尽管衣着单薄但也坚持劳动。 6. 欢呼荷担归,望望屋山月
诗意与译文对照: - 第一句: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 注释: 耕作图解,二十一首中包含有关于浸种的。 - 关键词: 耕图、浸种、二十一首 - 第二句: 禾黍已登场,稍觉农事优 注释: 成熟的庄稼已经登上了市场,感觉今年的农事相当顺利。 - 关键词: 禾黍、登场、农事、稍觉 - 第三句: 黄云满高架,白水空西畴 注释: 天空中布满了黄色的云彩,田野里的水流在西边显得格外清亮。 - 关键词: 黄云
【注释】 浸种:浸种是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的处理,目的是提高发芽率。 霜时天气佳:在寒冷的冬季中,霜后天气转好。 风劲木叶脱:风吹过,使树上的叶子脱落。 持穗及此时:拿着稻穗,准备收获。 连枷声乱发:用连枷打谷,声音杂乱。 黄鸡啄遗粒:黄鸡啄食掉落在地上的谷物。 乌鸟喜聒聒:乌鸦喜欢吵闹。 归家抖尘埃,夜屋烧榾柮:回家后抖掉身上的灰尘,晚上点燃柴草取暖。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注释】 1. 耕图二十一首:指《耕织图》,是南宋末年画家马和之所作。 2. 浸种:将谷种浸泡在水里。 3. 糠秕:谷物的糠屑秕壳。 4. 倾泻:倾倒,倾出。 5. 雨声碎:像雨点般密集地落下。 6. 把玩:玩弄。 7. 箕帚妇:扫帚,这里借指农妇。 8. 斗升: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 【译文】 风中摇曳着簸箕,糠秕零落在风前。 雨水纷纷倾泻下来,一粒粒谷种像玉珠圆。 短裙农妇扫帚扫
这首诗共有21句,每句的翻译如下: 推挽人摩肩,展转石砺齿。 殷床作春雷,旋风落云子。 有如布山川,部娄势相峙。 前时斗量珠,满眼俄有此。 注释: - 推挽人摩肩:形容人们相互推挤、碰撞。 - 展转石砺齿:石头在转动时磨擦牙齿的声音如同在摩擦牙齿。 - 殷床作春雷:比喻声音如同春雷般响亮。 - 旋风落云子:旋风中的云朵像散落的种子一样落下。 - 布山川:形容分布广泛。 - 部娄势相际
【注释】 娟娟:形容月光明亮的样子。 簌簌: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 田家:指农家。此时:指农忙时节。 村舂(chōn):古代一种以木棒击打谷物的工具。响相答:指村里的杵臼相互应答的声音。 行闻:听见,听到。炊玉香:炊烟袅袅升起,如玉屑飘落。 流匙滑:指用杵臼捣米时的动作,勺子在臼内来回滑动。 更须:还要。转轮:指水车,利用水流的动力推动磨石或碾子转动。地碓(dí):古代的一种舂米工具
【注释】 ①杵臼:捣衣的工具。 ②筛簸:筛选谷物的工具。 ③珠琲光:指珍珠般晶莹的光点。 ④奋臂:挥动手臂。 ⑤华屋儿:指富贵人家子弟。 ⑥高卧:指安闲舒适地躺着。 【赏析】 《耕图二十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共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一首。此诗描写农家劳动的情景。 首联“茅檐”二句写农家劳作情景。农舍里,捣衣声、筛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勤劳朴实的画面。“竹屋”三句写农人辛勤劳作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天寒牛在牢,岁暮粟入庾。 注释:“天寒”指冬天天气寒冷。“牢”是指牛栏,牛常在此圈养。“岁暮”表示年终,即一年的结束。“粟”是一种谷物,此处指稻谷。“入庾”是指进入仓库或粮仓。 田父有馀乐,炙背卧檐庑。 注释:“田父”指的是农村的普通劳动者。“有馀乐”表示田父生活得相当满足,有足够的食物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