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邦彦顿首再拜曰:自古受命之君,多都于镐京,或在洛邑。惟梁都于宣武号为东都,所谓汴州也。后周因之乃名为京,周之叔世,统微政缺,天命荡杌,归我有宋。民之戴宋,厥惟固哉,奉迎銮舆至汴而止,是为东京。六圣传继,保世滋大,无内无外,涵养如一。含牙戴角,莫不得所。而此汴都,高显宏丽,百美所具,亿万千世,承学之臣弗能究宣,无以为称伊。彼三国割据方隅,区区之霸,言余事乏,而三都之赋,磊落可骇人,到于今称之。矧皇居天府,而有遗美,可不愧哉!谨拜手稽首献赋曰:
发微子客游四方,无所适从。既倦游,乃崎岖邅回,造于中都。观土木之妙,冠盖之富,炜煜焕烂,心骇神悸,瞁□而不敢进。于是夷犹于通衢,彷徨不知所届。适遭行流先生,目而招之,执其祛,局局然叹曰:“观子之貌,神采不定,状若失守,岂非蔽席隐茅,未游乎广厦;诛草锄棘,未撷乎兰□;被褐怀緼,未曳乎绮縠;微邦陋邑,未睹乎雄藩大都者乎?”
发微子姡然有赧色,曰:“臣翱翔乎天下,东欲究扶桑,西欲穷虞渊;南欲尽反户,北欲彻幽都。所谓天子之都,则未尝厯焉。今先生讯我,诚有是也。然观先生类辩士,其言似能碎昆仑而结溟渤,镂混沌而形罔象。试移此辩,原此汴都,可乎?臣固不敏,谨愿承敎。”先生笑曰:“客知我哉。”
于是申喙据床,虚徐而言曰:“噫,子独不闻之欤?今天下混一,四海为家,令走绝徼,地掩鬼区。惟是日月所□,栀阳之中,据要总殊,揭键制枢,拱卫环周,共安乘舆。而此汴都,禹画为豫,周封郑地,觜觿临而上直,实沈分以为次。推蓬泽之固境,昔合縻之所至,芒砀涣涡截其面,金堤玉渠累其脊,雷夏灉沮绕其胁,累邱訾娄夹其腋。梁周帝据而糜沸,汉唐尹统而寜一,故此王国袭故不徙。恢圻甸域,尊崇天体,司徒制其畿疆,职方辨其土地。前千官而□朝,后百族而为市,分疆十同,提封万井。舟车之所辐辏,方物之所灌输,宏基融而壮址植,九鼎立而四岳位。仰营域而体极,立土圭而测晷。蜀险汉坌,荆惑闽鄙,惟此中峙,
汴都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汴都赋》是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作品,用以庆祝宋朝重建汴都。《汴都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对北宋时期的一个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生动描绘与赞美。以下是关于《汴都赋》的相关介绍:
作品背景:《汴都赋》是周邦彦在北宋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尤其是北宋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首都汴京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成为了周邦彦关注的焦点。周邦彦本人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描绘这座城市的魅力,从而创作了这篇充满情感和智慧的文学作品。
文学价值:《汴都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采用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地理知识,展现了汴京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文化特色,如“觜觿临而上直,实沈分以为次”等描述,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点。其次,周邦彦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汴京的辉煌与国家的繁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信任。最后,《汴都赋》在形式上采用了古风的文言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充分体现了宋词的婉约派风格。这种风格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
主题思想:《汴都赋》通过赞美汴京,传达出了一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周邦彦在作品中不仅仅是在叙述事实,更是借景抒情,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与汴京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相结合,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可以了解到《汴都赋》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位历史见证者和文化传播者的心声。周邦彦通过对汴京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盛世王朝的辉煌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