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待我周游遍,逢君遣奠终。
晶荧系高树,萧瑟动寒风。
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
咏史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 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长篇咏史诗,全诗如下:
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一句提到“勤俭”和“奢侈”,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很多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节俭与奢侈行为密切相关。例如,唐太宗时期的节俭政策为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而隋炀帝的大建宫殿和巡游却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李商隐通过这句话强调了节俭对于国家繁荣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奢侈行为的批判。
第二句通过“琥珀枕”和齐桓公的故事,进一步阐释了人才的重要性。琥珀枕是一个象征,代表了战争和征战的残酷,而齐桓公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以善于用人而著称。这个故事反映了李商隐对英雄人物的重视和对政治才能的赞扬。他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才资源,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和繁荣。
第三句则提到了“青海马”和“蜀山蛇”,这两个典故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分别象征着北方的骏马和南方的蛟龙。它们被用来形容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这些才华可以是国家强大的象征。李商隐在这里可能是在暗示,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拥有这样的人才,那么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有可能克服并获得胜利。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商隐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还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他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人才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咏史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他对时代的深刻感悟。